湖南三大目标确保碳中和,可持续发展成省内企业“及格线”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李鹏2022-03-31 09:13

低碳转型成企业“必选题”

 
《21世纪》:在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湖南企业,特别是一些高能耗的企业要做好什么样的准备?
 
杨胜刚:推动低碳经济转型,就是要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从一味地利用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转变。“双碳”目标的提出,意味着可持续发展不再是企业自身“高标准严要求”的加分项,而是生存和发展的“及格线”。作为承载并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群体――企业尤其是高能耗企业,将是湖南“双碳”战略目标实现的主力军。
 
就湖南全省的实际情况看,湖南省规模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煤炭、建材、冶金、化工、钢铁、电力)既是本省能源消费大户,也是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源头。高耗能行业较快增长的确对湖南省实现“双碳”目标带来了较大压力。要实现高能耗企业低碳转型发展的目标,目前还面临以下现实困境:
 
一是短时期内高耗能企业仍是湖南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在技术水平尚不足以缓解高能耗企业节能减排压力的现实困境下,要简单放弃高能耗企业作为利税大户的增长引擎作用,无论是对于哪一级政府都是很艰难的选择。 
 
二是节能改造资金投入不足是高耗能企业转型发展的“拦路虎”。改善企业高耗能现状、实现节能目标,重点在于先进节能技术研发应用和企业节能技术改造,两者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目前中央资金资助的节能项目门槛较高,争取难度逐年加大,仅以地方政府和企业自身投入无法满足需求。
 
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效应缓慢是高耗能企业转型发展的“肠梗阻”。在国家调结构、去产能、压能耗的经济新常态下,虽然全省高耗能产业转型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长期以来形成的资源型产业独大现状依然是高耗能产业转型发展的瓶颈,高耗能产业总体仍处在粗加工阶段,产业链不长,精深加工较少。而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方兴未艾,但受限于优质产业培育的周期性,因此总量规模不大、龙头企业少、品牌影响力小,带动和聚集效应发挥缓慢。
 
《实施意见》已经出台,因此对于湖南的高能耗企业而言,低碳转型发展就已经不是“可选项”而是“必答题”。我认为,实现湖南企业尤其是高能耗企业的低碳转型发展,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政策层面,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强化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的指示精神,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的要求,尽快制定出台湖南省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管理目录,加强窗口指导、从严监管,防止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张,形成新的过剩产能。同时,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电炉、水泥生产线等坚决予以淘汰。要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强创新工作,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加快节能、环保、综合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和突破。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差别电价等相关政策,提升企业节能意识,有效抑制高能耗行业过快增长。  
 
二是企业层面。首先,全省企业尤其是高能耗企业要提前做好节能减排的规划,通过淘汰更新高耗能设备、生产工艺优化,实现对耗能设备的技术改造,以全新的技术方法和生产经营理念适应低碳发展的时代要求。当然,节能降耗要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新装备必须符合节能降耗要求,而对于还在服役的老装备,要理性地评估其适用性,从投入产出来评估经济性来决定是否应淘汰。其次,提高企业运营设备的电气化率,从源头上逐步降低对传统高能耗资源的依赖,持续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如风能、光能和地热等。最后,鼓励企业尤其是高能耗企业积极争取国家节能改造专项资金支持、绿色金融支持,争取最大的资源实现企业低碳转型发展。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