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彰显实现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2021年11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向参与COP26的各国领导人发表的书面致辞中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世界经济复苏,需要维护多边共识、聚焦务实行动和加速绿色转型。实际上,在COP26召开前的一年中,中国政府已经在有计划、有节奏地部署“双碳”目标相关工作。尤其是在COP26召开前夕,连续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
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纲领性文件,彰显了中国实现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在政策层面,中国还将陆续发布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煤炭、电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的实施方案,出台科技、
碳汇、财税、金融等保障措施,形成碳达峰、
碳中和“1+N”政策体系,同时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这些举措向全世界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在彰显决心的同时,中国将真抓实干,说到做到。
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对中国的意义不言而喻。COP26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各种利益、矛盾和政治意愿水平”,中国对外部环境有着充分和深刻的认识,但同时也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压力和挑战,尤其在各项措施进一步明晰并落实到行动之际。中国“双碳”战略的部署突出“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通畅和风险防范”等原则,落脚点在于先立后破,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依托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以及市场机制体制的建立完善,从而实现经济结构的平稳快速调整以及经济发展由“量”向“质”的根本性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中国碳排放权市场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是连接并参与全球碳市场交易机制的重要纽带和
平台。
碳排放权交易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促进产业低碳转型升级和实现碳中和的市场工具。在建立全球碳交易市场机制的过程中,中国必然需要在市场机制的建立和
碳配额的
价格上争取话语权和定价权,维护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利益,这也是为何中国的全国碳交易市场建立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原因。2021年7月16日上线的全国碳市场,首批纳入发电行业2000多家,覆盖超过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就此诞生3。未来还将纳入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石化、建材、造纸及航空等重点行业,并逐步推出提升市场效率的配套机制及金融支持体系。
作为碳交易市场的主体,中国企业对于碳交易和
碳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很多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将之纳入日常经营和长期价值实现的实践中。根据自身在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战略定位,建立合适的
碳资产管理制度,因地制宜对碳资产的开发和交易进行规划,有效管理和平衡转型风险和资产价值最大化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应该考虑如何将气候变化所催生的转型风险和相对应的碳资产管理策略与气候相关信息披露进行衔接。随着碳资产规模的积累和扩大,中国企业需要采取更加积极和开放的态度,加速技术和商业创新以及能力建设,依托数字化技术、负碳技术以及
碳金融的创新,不断提升碳资产管理的水平,同时主动融入全球碳交易市场机制的建立过程,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方案和智慧。
总结
COP26保持住了实现控制温升1.5℃目标的希望。在意识层面上,COP26再度强调了加强全球应对气候紧急状况的极端紧迫性,以及全世界实现公正、公平的气候转型的必要性。中国在彰显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决心的同时,其行动将是影响全球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用播下的种子去评价每一天”,中国的行动和进展令人期待。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