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路径清晰
何勇健在论坛上表示,中国实现碳中和的路径清晰,其中,最大的一个路径是加速电气化进程、提升绿电利用比例。
在双碳目标下,能源消耗总量会在碳达峰后逐步下降,而电能消费总量持续上升,将从2020年的7.5万亿千瓦时提升至2060年的15万亿~18万亿千瓦时。
未来能源的转型趋势和变化特点是,用电能替代可以替代的能源,形成电能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以电气化推进用能领域的深刻变革。“单是交通、建筑、信息三大领域的电能替代所消费电量,相当于再造一个新电力系统,可以有效替代油气进口、保障能源安全。”何勇健称,第二个路径是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第三个路径是重构相关行业尤其是高耗能产业的工艺流程,加强
CCUS研发应用。
何勇健认为,CCUS将会得到较大发展。在电力系统中,灵活型传统电源包括煤电、天然气发电有着很大需求,技术成熟、成本也较低,未来只要把碳捕捉利用起来,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算依然有竞争力,这就对CCUS有很大需求,“未来,CCUS技术成本降下来了,火电技术加CCUS,再算上常规电力成本,可能要比新能源加储能还便宜。到时候,火电加CCUS技术,实际上也是一个零碳的解决方案,和新能源加储能在一个共生的体系中存在。”
从减碳的行业特征看,不同行业有不同特点。电力行业相对来说最容易,即以零碳替代化石能源发电,其他行业如建筑、交通、工业最困难,尤其是工业,涉及到工艺流程的再造。在此背景下,电力行业要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从而为其他行业赋能。
据了解,工信部最近正在制定“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包括工业低碳行动、工业领域的碳达峰方案最近都正在制定中。6月25日,媒体报道称,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酝酿出台《“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地方上也展开积极部署,包括推动石化、钢铁等重点行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工业技改,打造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等,以加快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当下,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思路,已从单一应对气候变化转向减污降碳的协同。减碳方法也从探索走向成熟。调控方式也逐渐转向市场调节,例如,碳排放权交易
试点、用能权交易的探索等。
“碳市场针对的主要是一些大企业,有
专家做了预测,将这种万吨标煤以上的企业纳入碳市场,大概控制了温室气体50%的排放量,那还有剩余的50%温室气体排放量怎么办?”对此,毛涛表示,建议使用
碳税的方式进行调节,因为这样实现了公平性。由于很多企业在被纳入碳市场之后,会增加成本,如果其他生产同类产品的一些企业没有合适的管理方式,其实也存在着竞争的不公平性。
毛涛同时强调,未来,如果采取碳税和碳市场并行的机制,还需要进行协调。
那么,在双碳目标下,企业的未来发展应如何?毛涛提出了几方面建议,包括希望企业能够结合政策发展导向及时地制定自身碳目标,加强供应链协同,制定双碳目标前先摸清家底、不要太激进,注重技术创新,以及提升国际化水平等。
在加强供应链协同方面,毛涛表示,特别是有出口需求的企业更要重视,“因为现在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将于2023年实施,它不是考量企业自身的一个碳排放量,而是需要考量企业整个供应链、全生命周期的一个碳排放,因此企业有必要去提前进行布局。”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