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转型,催生新一代绿色产业
主持人:实现“双碳”目标将给哪些行业带来发展机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后,减煤去碳如何兼顾减排效率和发展公平?
徐华清: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抓紧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
平台。
依托低排放技术创新推动绿色低碳的作用,以先进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非化石能源利用技术作为能源技术革命突破点,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终端能源利用电气化技术、电力深度脱碳技术、生物质制氢造气发电技术等将得到规模应用,CO2捕集、固定与利用(
CCUS)、空气捕碳技术、矿物碳化技术、地球化学技术等碳移除方式可作为有效补充。依托新型低排放基础设施的规模化建设和智慧互联,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气化高速铁路、特高压直流输电、智能电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先进储能、氢能炼钢、绿氢化工、零碳建筑为主的新型低排放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未来重要投资方向。依托以创新驱动和绿色零碳为导向的产业和经济体系的建立,以数字化和绿色化的“双轮驱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低碳技术的深度融合,特别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非化石电力装备、电子及信息产业、生物技术等绿色制造业将得到快速发展,在数字经济、清洁能源、智慧城市等高科技、高效益和低排放领域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加快推动构建高质量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巢清尘:一般而言,实现二氧化碳大幅度下降主要有四个途径:一是通过节能和提高能效,降低能源消费总量,特别是降低化石能源消费;二是利用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三是利用新技术将二氧化碳捕获、利用或封存到地下;四是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碳汇。我国全面快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需要所有部门加大一次能源清洁供应和利用,特别是实现电力和能源脱碳化甚至负碳化。工业部门要持续实施节能、提高能效以及电气化、氢能和负排放技术,交通运输部门需要各种低碳运输技术、优化能源燃料体系。在此背景下,传统的用能技术、设备和工艺都将发生颠覆式变革,各种绿色高效技术、能源供需侧智慧化互动技术以及新兴产业将成为发展方向,迎来发展机遇。
同时,碳中和愿景将成为我国区域绿色低碳协同发展的动力,不同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区域能源结构和资源禀赋不平衡的特点,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还将带动乡村振兴和富裕发展,比如依托乡村丰富的生物质资源,构建农村清洁能源体系。在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升级过程中,推行绿色节能建筑,破解高碳基础设施长期锁定效应。在生活方面,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环保产业发展与污染治理等,既能绿色低碳,又能加强人居环境整治。而在这一系列改变的背后,是大量
绿色建筑、绿色生产、绿色服务等产业行业将迎来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
潘家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化石能源资源大省服务全国,地方获取的利益较为有限,没有筹集自我转型的资金和技术。因而,迈向碳中和的零碳转型,化石能源资源大省受到的冲击和压力,也应该比其他地区更大一些。2013年以来,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8省市开展
碳交易试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今年6月正式启动。作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抓手,在制定碳排放配额总量确定与分配方案过程中,高碳资源大省由于地缘和市场环境因素,竞争力较弱,需要兼顾减排效率和发展公平。西部煤炭资源省份,高碳能源占比高,零碳能源发展有空间但缺资金短技术少人才。即使给这些省份以较高的配额,也只能缓解减煤去煤的阵痛,远不能满足零碳转型的需求。况且,在碳中和导向下,
碳市场规模将越来越小而最终归零。因而,依托
碳交易筹集资金实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曾经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高碳能源省区的零碳转型,无疑是杯水车薪。
从效率视角看,征收
碳税远比碳交易的交易成本低,汇集的资金不仅不会像碳交易那样散失,或为金融投机牟利,而且可以集中形成零碳转型基金,助推中西部地区的零碳转型进程。如果说华北区域大气环境联防联控是责任共担、成本分摊,零碳转型的区域协同则是多元共赢。例如,北京、天津难以在其市域范围内实现碳中和,可以在内蒙古合作共建千平方公里级别的风光电力基地,内蒙古出地,京津出资,利润分享,定向供电。北京、天津的一些高耗能高占地高排放高风险企业,也可以像北京首钢搬迁曹妃甸那样,实现区域协同共赢。因此,公平不是吃大户,而是寻求并提升效率,通过创新、绿色、协同,实现开放、共享,走向碳中和。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