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将正式施行。《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管理办法(试行)》等多份与碳市场建设相关的文件也在2020年年底结束了公开征求意见。据悉,全国碳市场有望于今年年中正式启动。
作为实现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一项重要措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2021年迎来了新纪元。
自2021年1月1日起,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第一个
履约周期正式启动,2225家发电企业将分到碳排放配额。业内专家称,全国碳市场选择从电力部门入手的主要原因是考虑“抓大放小”的原则,煤电部门碳排放量大,管理相对规范,排放数据容易获取。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教授余碧莹表示,目前全球建立碳市场的国家80%以上都将电力行业纳入其中,而且电力行业占到70%以上的配额量。未来随着电气化、数字化进程的加快,预计到2060年我国电力需求将达到14万亿至22万亿千瓦时。在如此巨大的体量下,我国碳市场建设将电力行业率先纳入,可以说抓住了重点。
早在2011年,我国就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深圳等地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
试点工作,覆盖企业共计3443家,涉及行业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2014年至2020年,共计完成2.18亿吨二氧化
碳交易,实现51.61亿元交易总额。
专家测算,“十四五”期间,碳排放交易量有望在“十三五”的基础上增加3倍至4倍。到碳达峰的2030年,累计交易额或将超过1000亿元。
尽管我国碳交易市场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发展水平不均衡,且发展行业较单一,无论是规模还是流动性都有待完善。
以交通领域为例。相关材料显示,当前,我国碳排放总量居全球第一,其中道路交通占交通部门总碳排放高达约74.5%,是交通领域实现碳减排的主力。然而目前我国碳市场试点中,虽已涉及钢铁、电力、水泥等20多个高排放行业,但道路交通行业并未被全部纳入。反观国外,美国加州是为数不多的将交通纳入碳市场的地区。欧盟也在考虑将道路交通领域纳入碳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发改委办公厅早在2016年就发布了《新能源汽车
碳配额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于2017年开始试行,2018年正式实施。然而至今并未正式发布。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解释,我国碳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针对道路交通行业,碳交易体系尚未建立,缺乏系统研究和顶层设计,配额分配技术方法支撑不足,道路交通运输行业能耗统计与碳排放核算基础薄弱,碳交易体系管控与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协调性有待提升。
李高表示,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率先在全国开展交易,在发电行业碳市场稳定运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行业范围,将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实现全国碳市场的平稳有效运行和健康持续发展,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在实现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中的重要作用。
展望碳市场未来,将在扩大市场容量、丰富市场交易品种的同时较为显著地提升市场流动性。
“我国碳市场前期还是以免费配额为主,对企业的直接影响可能没那么大,后续应思考如何开展基于市场机制的多轨设想,引入市场
拍卖机制,在不同部门综合运用命令型工具、碳交易、
碳税、补贴等有效策略,进一步激发企业参与减排的积极性。”余碧莹表示。
央行研究局课题组日前撰文也建议,遵循适度从紧原则确定碳配额总额,确保形成合理
碳价。在交易方式方面给予交易机构更大的灵活性,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研究探索碳排放权交易场所开展连续交易和集合竞价。引入中央对手方机制,建立碳定价中心,设立碳配额预留机制与碳市场平准基金,完善
价格调控。
李高表示,未来还将制定并发布温室气体核算报告与核查、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共同搭建起全国碳市场的基本制度框架。同时,将加快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
交易系统建设。
编辑:翟晓汀
资料来源:新华社、经济日报、人民网、中新网、人民政协网、东方网、国际电力网、证券日报、经济参考报、中国能源报、新京报、中国经济导报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