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目标倒逼达峰水平和排放路径,对低碳/脱碳科技创新提出新要求
1. 延续当前政策、投资和
碳减排目标,现有低碳/脱碳技术到2060年无法支撑我国实现碳中和。根据国内主要研究机构的模型预测,如果保持我国当前政策、标准和投资以及现有NDC
碳减排目标不变,尽管我国仍然可以依靠现有低碳/脱碳技术在2030年左右实现碳达峰,但2060年能源活动排放量将高达70亿-80亿吨,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和工业过程的排放量将高达45亿吨左右,无法实现碳中和目标。
2. 碳中和目标实现要求2030年前达峰的峰值不超130亿吨,需加快部署低碳/脱碳技术推广应用。要确保2060年碳中和目标实现,应在2030年前实现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达峰且峰值水平控制在105亿吨以内;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工业过程排放应在2025年左右达峰且峰值水平在35亿吨左右,
碳汇10亿吨左右。
3. 碳中和排放路径的不确定性主要在2025-2035年之间,这个阶段碳强度的大幅下降亟需低碳/脱碳技术支撑。研究表明,2035年前所做的减排努力越多,后期的减排压力相对越小、转型所需的时间就越短。2060年碳中和排放路径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2025-2035年能源活动碳排放的发展轨迹。根据多个模型测算,2035年能源活动碳排放需要控制在70亿-90亿吨。若“十四五”碳强度下降18%,则“十五五”和“十六五”期间的碳强度下降幅度需高达约25%-30%。
4. 碳中和目标要求中国在2035年后实现深度减排,需要提前做好低碳/脱碳新技术储备。研究显示,要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能源活动排放量要控制在5亿吨以内,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和工业过程排放要控制在10亿吨左右,碳汇和碳移除地球工程等技术实现负排放15亿吨左右。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