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设现代清洁低碳能源供应基地
在优化传统能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煤层气,科学合理发展可再生能源,创新能源利用方式,强化能源管理,提高新能源的比重,积极推进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建设清洁、低碳、高效、现代的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和“京津冀一体化”的清洁能源供应基地。
1.优化发展传统能源
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极鼓励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和装备研发推广,促进电力、煤化工等行业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建立商品煤分级分质利用体系,提高洗配煤占商品煤的比重,推进煤炭清洁供应,提高清洁煤使用比例。
优化发展火电。依托低热值煤发电和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全面推进高效清洁燃煤机组建设,重点发展高参数、大容量燃煤机组和高效洁净发电大型联合循环机组,改善燃煤发电装机结构;逐步提高煤层气发电和瓦斯发电比例,调整火电能源结构,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到2020年煤层气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千万千瓦级。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2.提高煤层气和天然气应用比例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深入推进“气化山西”战略,加快沁水、河东两大煤层气基地和“晋城矿区、阳泉矿区、潞安矿区、西山矿区和离柳矿区”五大瓦斯抽采利用矿区建设;利用过境天然气资源,积极争取天然气配额,确保燃气供应充足;加快完善大中城市工业园区、矿区、重点城镇天然气和煤层气应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民用、交通运输和工业领域开展清洁能源替代,逐步提高燃气占一次能源的消费比例。到2020年,实现气化人口全覆盖,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5%以上。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3.继续挖掘水电潜力
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继续推进黄河大北干流古贤、碛口、禹门口水利枢纽和浑源、垣曲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争取到2020年水电装机容量达到550万千瓦。对已有水电站实施提质改造、电气化改造及增效减排改造,提高水电装机有效利用小时数。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4.科学合理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资源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充分利用我省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合理推进风能和太阳能开发利用。以大同、忻州、朔州为重点,加快推进晋北千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基地建设和各类并网配套工程建设。积极推动大同、长治、运城等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推进大同、阳泉等地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加快光伏分布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深入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光伏发电建筑一体化应用项目,积极开展太阳能供热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研究,支持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扩大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应用领域。到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争取达到1800-220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900万千瓦。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5.积极开展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利用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充分利用玉米、小麦等秸秆资源,加快秸秆集中气化,推广高效低排放生物质炉灶应用;开展垃圾填埋发电试点示范,充分利用垃圾填埋气;保障现有沼气设施稳定运行,实施规模化养殖配套沼气工程;利用盐碱地、荒草地等闲置土地资源,培育专用能源植物品种,加强非粮生物燃料技术研发,开发生物燃料乙醇示范项目;开展浅层地能资源调查,重点鼓励大同、忻州等地热资源分布区因地制宜推进浅层地热能供暖和制冷示范。
6.加快推进储能和电网智能化建设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促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继续推进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促使传统电网向高效、经济、清洁、互动的现代电网升级,提高电网输送效率,降低电网线损率,为我省水电、风电、光伏、煤层气等新能源发电和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提供支撑条件,促进能源供应低碳化。开展储能设施建设,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建设,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到2020年,实现我省智能电网全覆盖。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7.推动分布式能源建设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以城市、工业园区等能源消费大户为重点,推动天然气、煤层气等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建设,加快风能、太阳能、小水电、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开发利用。推动太原市、晋城市天然气和晋北地区风电互补分布式能源示范建设,配套建设区域智能电网示范工程,稳步提高分布式供能比重。在分布式能源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智能电网、智能天然气管网、智能热网等建设,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推进气、电、热、冷有机联合,探索建设立体化的能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