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新京报:除了从源头减少碳排放之外,还有一个方面是如何处理和吸收已排放的二氧化碳。您今年带来了关于二氧化碳资源化的提案,能否请您介绍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有哪些方向?目前技术的成熟度如何?二氧化碳资源化能否与产业结合?
朱建民: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逐年增加,造成越发严重的全球气候变暖。《巴黎协定》规定,缔约国应把全球平均升温控制在比工业革命前水平高出2摄氏度之内,并努力限制在高1.5摄氏度之内。
吸收消化二氧化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大自然的各种植物光合作用,我们向大自然学习模仿,在一个温和状态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有机物,由此二氧化碳不再是废弃物,而是一个重要的碳资源。转化的过程需要技术,其实过去20多年相关的催化技术已有非常大进展,虽然我们还没能把二氧化碳转化为粮食,但已可以将其转化为甲醇、合成淀粉和碳酸乙烯酯等。
我们的奥克集团从2009年开始做二氧化碳资源化,就是将二氧化碳和我们的主业环氧乙烷,惰性的二氧化碳与活泼的环氧乙烷结合起来,得到有用的化工产品——碳酸乙烯酯,它是锂电池的重要溶剂材料,这就是科技进步的成果。我们一家企业现在可以把这个有机化工产品做到几万吨量级,“十四五”期间要做到几十万吨,甚至上百万吨,如果有一批企业都在做,把它做到上亿吨是完全可能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特别是要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二氧化碳的资源化恰恰可以起到推动作用。我相信,未来二十年,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完全可能达到10亿吨甚至20亿吨的规模。
新京报:现在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还没有完成,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生产仍然需要使用钢铁、有色、化工等这些传统的高能耗产业。在推进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处理发展与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您对这些高能耗企业的低碳转型有何建议?
朱建民:我们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双控,更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按照中央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一步一个脚印,稳中求进,我国的“双碳”目标一定会实现。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程维妙 顾志娟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李铭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