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我国在减排问题上仍处于起步阶段,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有效且最小代价的实现减排的目的,
碳交易制度和
碳税制度,哪一个更有效率,一直是非常有争议的问题。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研究,找出其中的理论脉络,为我国未来的
碳减排策略提供参考。
引言
随着全球变暖,气候恶化,大气污染,
节能减排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尽管中国的碳历史排放量相对较低,我国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总排放量的激增引起了各国关注。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发展
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大方向。研究比较这两种政策方式的成本,效率,效果,再制定最优的鼓励政策,有利于从制度层面保障低碳生产方式的运行。
一、相关概念厘清及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
碳税是一种对排放的
价格干预,由政府确定税率,用税收衡量
碳排放负外部性的大小。其理论基础是外部性理论和庇古税理论。碳交易制度是一种数量干预机制,规定排放配额,由
价格来决定二氧化
碳排放权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
碳排放交易指的是碳排放企业之间将碳排放权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由于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减排成本和减排总量,那些拥有更多碳排放权或者更低碳减排成本的企业就可以将多余的碳排放权卖给排放权较少或减排成本相对较高的单位,使得双方收益。
碳交易制度中最重要的两项是:一是如何通过测算,确定总体的碳排放量;如何观测已有的碳排放量,如何估计环境可以承载的最大碳排放量,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可承受的减排限度,以及现有节能减排技术下减排能力的测算,确定一个合理的减排总量。二是如何在众多企业之间分配这些可交易的碳排放权。怎样才是公平合理且有效的分配。在碳排放交易制度中,排放权就是一种有价值的商品。如果一个国家或企业被分配了更多排放权,这就意味着企业或者国家,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经济利益。由于这种利益,势必会导致各种可能的寻租和腐败行为。有效且公平合理地分配排放权,才能保证碳排放交易制度的良好运行。
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其中制定了三种减排机制:一是排放贸易机制;二是联合履行机制;三是清洁发展机制。根据这三种机制,碳交易可以分为两种形态:配额型交易和项目型交易。
(二)文献综述
关于碳交易制度,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从理论来说,碳交易市场的理论基础是“科斯定理”。但是初始分配权应该如何分配是一个大问题。考虑到市场总是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信息不完全会导致排污许可证可能派发给低效率的市场参与者,导致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下降。
对于碳交易价格如何决定和波动如何影响机制的运行,有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率、能源价格、气候、市场不确定性、交易信息、排放权配额分配、市场势力都对碳排放权价格有影响。
王金南等采用CGE模型的研究指出,低税率碳税方案对中国的经济影响较低,但会明显减缓CO2排放增长。曹静对中国碳税政策的设计展开探讨,通过动态CGE得出,在两种“中性税收”情景下,碳税对经济的影响较小,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收益显著的结论。这些观点都是比较支持征收碳税的,目前国内支持征收碳税的观点主要有:可以减缓国内生态环境压力、在碳减排的国际社会中树立良好形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环境税制。
反对征收碳税的观点认为,碳税在我国实施难度较大,担忧碳税的征收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认为征收碳税将会导致较大的国内生产总值损失,当碳税水平较高时,减排的效果并不显著,而GDP损失却急剧增加。征税会增加企业经营负担,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导致相关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降低,丧失比较优势,担忧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消费者难以承担碳税负担;目前国内已經有不少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的政策措施,但效果甚微,碳税调整能源结构的作用受到质疑。
二、碳税与碳交易制度的经济学比较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