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减排措施展望
目前国内外二氧化碳利用途径主要有四条,即化工生产利用、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二氧化碳驱油、二氧化碳生产藻类。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国外可借鉴的有三个成功的二氧化碳封存项目的实例: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1.挪威大型石油天然气公司国家石油公司Sleipner项目,是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的项目,将二氧化碳封存于海上咸水层之下,二氧化碳处理能力100万吨/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2.美国Weyburn-Midale项目,将萨斯彻温省一座废弃油田的煤炭气化厂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填埋。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3.英国石油公司经营的阿尔及利亚萨拉油田项目(In Salah项目),把从当地天然气生产中提取的二氧化碳输入地下,处理能力100万吨/年。
在二氧化碳驱油方面,目前世界上也已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美国是该领域的领跑者。2000年,美国大平原厂建成了一条328公里(205英里)的二氧化碳管道送加拿大油田,每年输送140万吨二氧化碳。2010年,美国共实施了112个二氧化碳驱油项目,年产油量达到1250万吨。每年用于石油开采的二氧化碳约占其二氧化碳总消费量的11%左右。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加拿大从1990年起至今共实施了43个注二氧化碳提高原油采收率项目,2010年,加拿大共实施7个二氧化碳混相驱油项目,其日产油量达到45万吨。丹麦、阿根廷、特立尼达、土耳其、巴西等国也相继开展了二氧化碳驱油及封存提高原油采出率的研究与应用。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对于我国来说,总体上,化工生产途径可利用的二氧化碳量有限;CCS需要着力降低碳捕集和输运成本,需要有适宜的地质封存条件;二氧化碳驱油也需要特定的油田地质条件;而二氧化碳生产藻类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森林碳汇应是目前最适宜的途径,应鼓励加快发展。对于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二氧化碳驱油、二氧化碳生产藻类等途径,现阶段应加紧进行示范工程建设,待技术取得工程上突破后,再大范围推广。大型煤化工项目建设通常集中在煤矿坑口附近,开展二氧化碳驱油和枯竭煤层储存二氧化碳的研究具有地质条件和经济优势,可以参考国外成功的做法,加快相关工程技术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