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相关数据已经成为制约转型金融开展的突出瓶颈
求解数据挑战
由于中国的碳核算、
碳足迹追踪建设才刚刚起步,缺乏相关数据已经成为制约转型金融开展的突出瓶颈。不过,这也给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带来了新机遇。
一方面,开展碳足迹管理本身就提供了转型金融服务的业务场景。2024年5月,生态环境部、发改委等15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要求到2027年,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到2030年,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2024年3月发布的《上海市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的行动方案》亦强调,提升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水平,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支撑。
在这一背景下,渣打中国发放了全球首单支持中远海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远海发”)标记全产业链碳足迹追踪的集装箱制造、销售、租赁和运营的贷款资金。2024年5月,渣打中国与中远海发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支持中远海发加快推进集装箱产业链业务低碳转型。
这笔贷款也是渣打中国在《上海市转型金融目录(试行)》的精神指引下发放的。该目录于2024年1月1日起生效,水上运输业即首批被纳入的六大行业之一。水路运输排放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不仅自身排放量可观,而且关乎企业的“范围三”供应链碳排放管理。
与此同时,金融机构还可以联合行业头部企业,共同推动产业链上的碳足迹追踪,以金融产品创新带动产业链低碳转型。一个例子就是2024年4月3日,由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和中国宝武共同主办,宝山区和欧冶云商承办的“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大会”上,欧冶云商高级副总裁张佩璇代表绿碳供应链公共服务
平台与渣打中国进行了签约,为绿色低碳供应链公共服务
平台提供专业绿色金融服务,推动实现上海市碳足迹测算及认证在绿色信贷场景中的首例应用。
渣打集团在可持续金融领域多年的资源投入、团队建设和知识积累,为开展转型金融创新提供了保障。渣打集团1997年即成立了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团队,2014年加入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2018年创建可持续金融团队。2021年,渣打集团宣布到2050年实现融资活动净零碳排放的新目标,并计划到2030年调动3000亿美元用于可持续融资。正如其最近发布的年报所披露,自2021年1月至2024年9月,渣打集团已完成了其中1210亿美元的调配。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