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燕斐:发展绿色金融 支持新质生产力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文章来源:债券杂志叶燕斐2024-11-11 10:57

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需要进一步推进金融业深刻系统变革

 
金融业要把服务绿色低碳发展、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作为坚守金融政治性和人民性的重要体现。要在金融业服务战略制定和实施、金融体系建设、金融市场发展、金融业务拓展、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机构体制机制改革等各方面都体现出这一服务方向。
 
第一,在规划、制定和实施金融业战略时,要明确绿色金融的内涵、外延、标准、功能、目标和实施路径。要对标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规划、建设美丽中国和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指导意见、落实“双碳”目标的行动方案等,规划好绿色金融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发挥好金融支付、结算、融资、定价、咨询、代理等功能性作用,以金融杠杆引导和推动客户绿色低碳发展,助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
 
第二,在金融体系的建设上,要统筹协调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商业性金融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保险机构和证券期货机构、大型金融机构与中小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与金融机构等,全面推进金融体系的绿色低碳化。要根据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的需要,研究金融体系绿色低碳化的评价方法和评估指标,适时开展总体评价和分类评价。
 
第三,在金融市场发展上,要统筹协调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信贷市场、外汇市场、碳金融市场等金融市场的发展,全面推进金融市场服务绿色低碳发展。在股票市场上,要着力引导和支持上市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培育能引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的伟大企业。在债券市场上,要严格债券绿色低碳的标准和第三方审核,加强与其他国家债券绿色低碳标准的衔接,建设既与国际接轨又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债券市场。在信贷市场上,要发挥好商业银行的优势,大力推进绿色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和绿色信贷资产的市场化转让,为各类投资者提供不同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组合的绿色信贷资产和证券化资产。在跨境金融市场上,要探索绿色金融资产的跨境流动,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绿色金融市场中心。在碳市场上,要正视和重视碳市场的金融属性,在强化碳市场基础建设、完善碳现货交易、防范风险的同时,逐渐推进碳远期合约、碳期货、碳期权等碳金融产品的交易,更好发挥碳市场的碳价发现功能和碳风险分散功能。
 
第四,在金融机构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要对标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的总体要求和进展情况,从战略规划、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金融产品和服务、信息披露、申诉回应、能力建设等方面全面梳理绿色金融相关的体制机制,全面深化体制机制和流程改革。在战略规划上,金融机构要在全面评估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环境挑战和社会风险的基础上,制定机构自身的绿色金融战略和规划,特别是与“双碳”相关的战略和规划,明确总目标、阶段性目标、实施路径和主要手段。在公司治理上,金融机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必须强化绿色低碳发展意识,倡导和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并按照各自职责有效开展工作,确保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要保证机构内绿色金融的牵头部门有足够的权力、财务资源、人力资源等履行相关的绿色金融职责。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上,金融机构应完善制度、政策和流程,系统收集整理环境和社会风险数据,特别是建立健全碳账户,开展必要的压力测试并合理运用压力测试结果。在金融产品和服务上,金融机构要坚持守正创新,不搞无底线低价竞争,善于发现和拓展“蓝海”,特别是要支持新一代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的形成。在信息披露上,金融机构要加强与公益组织、媒体、受影响群体等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交流,积极参与乃至引领国际治理,遵循国际惯例,提高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必要时引入第三方市场服务机构进行信息披露的鉴定、认证、审计等,提升信息披露的公信力。在申诉回应上,金融机构应督促有重大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的公司客户建立申诉回应机制,及时回应利益相关者的关切,尽可能在源头消除有关风险。同时,金融机构也应建立自身的面向利益相关者的申诉回应机制。在能力建设上,金融机构应根据绿色低碳发展的需要,招聘和引进有相关背景和专长的人员,构建具有多元化教育背景和从业背景的员工队伍,同时要加强在职员工的教育培训。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4055651号-1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