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好预期是低碳转型最紧迫的问题
自从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做出“30•60”承诺以来,社会各界高度认同,积极响应。但由于“30•60”目标的实施路线图尚未披露,加之缺乏权威政策解读,市场频现“误读”。其中,关于
碳排放、
碳汇、可比 GDP 等核心基础指标的核算并不权威,直接导致对达峰排放量、碳捕获与储存(
CCS)量等目标的测算存在很大差异,影响市场对目标执行安排、对相关产业影响的判断。
甚至有
专家表示,2060 年煤电行业将彻底退出中国。此外,煤炭等传统能源以及火电、钢铁等高碳行业企业资产负债规模庞大。不少市场机构认为,高碳行业面临“过时”风险,贷款等金融资产价值不确定性大,“坏账”“违约”等风险较高。如果任由其发酵,可能导致金融市场恐慌,并出现羊群效应等非理性行为。2021 年 10 月 24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澄清了一些误读。
该《意见》发布之前,市场对“30•60”政策的误读,加剧了煤炭行业的融资难度,并进一步蔓延到钢铁、火电、建材等高碳行业,导致相关行业信用风险上升。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在推进,负债率持续高企,融资难度明显上升。目前煤炭行业产业结构升级仍在推进,体制改革尚未到位,公司治理还需完善,行业基础比较脆弱。2020 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资产负债率为 66.1%,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 10 个百分点。2020 年年底永城煤电、冀中能源等风险事件进一步打击了投资人信心,叠加市场关于“30•60”政策对煤炭行业影响的过度解读,煤炭行业融资难度显著上升。2021 年一季度,煤炭行业合计发行债券约 420 亿元,同比下降七成。除了煤炭行业,火电、钢铁、建材等其他高碳行业也面临较大冲击。据调研,由于“30•60”配套的行业实施路径尚未出台,投资者担忧高碳行业的未来经营和偿债能力,或将收缩对相关行业企业债券和贷款配置。火电、煤炭、钢铁、建材行业债券存续规模分别约 12 500 亿元、8 600 亿元、5 100 亿元和 1 900 亿元,占全市场的比例约为 10%。市场过度解读将使煤炭、钢铁等行业融资难度加大,相关行业信用风险水平或将上升。
山西、内蒙古、河北等地高度依赖高碳行业,相关企业利润占比达 30% 以上,也是当地债券和贷款的重要融资主体,需要高度关注在转型过程中对政策误读导致的金融机构对整个区域融资的“一刀切”现象。据统计,山西、内蒙古、陕西三地煤炭产量占全国的 72%,煤炭行业占山西、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均超过 45%,河北省钢铁行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 30% 左右。上述区域经济对煤炭、钢铁等行业的依赖度较高,相关行业的融资体量也较大。从债券规模来看,山西、内蒙古、河北、陕西高碳行业债券存续规模均占全省的 1/4以上,特别是山西,煤炭行业存续规模占比接近六成。相关区域本就面临较大产业转型压力,市场对“30•60”目标的误读将通过冲击相关企业融资影响区域内产业转型发展。
稳定预期是有序推动低碳转型的重要前提,必须防止市场形成羊群效应,避免扰乱市场秩序。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具体实施路线图,在目前总体目标下形成工作措施和任务安排;二是要加强政策解读,做好与公众的沟通,及时澄清“误读”,引导市场形成合理预期;三是加强产业政策、环保政策、金融政策协同,关注高碳行业以及各地实际情况,根据各地实际分类施策,避免“一刀切”;四是金融监管部门要及时对非理性行为进行疏导,避免羊群效应影响企业融资和金融市场稳定;五是加强金融市场创新,通过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加强对传统行业的转型支持;六是要加快完善中国
碳市场建设,充分利用价格信号引导有序的低碳转型。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任副秘书长)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