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构建转型金融管理框架
加快探索建立转型金融标准。从项目和行业两端发力,厘清转型金融服务界限,支持高碳行业主体沿着清晰路径转型,并保持对高碳界定的动态调整。突出“分行业”的独特性,重点针对当前高碳行业以目录或指导意见的形式形成转型金融的适用范围,明确支持哪些领域以及如何判断该领域的转型目标是否符合气候总体目标。在项目端,聚焦能源、工业等重点领域,滚动编制生产制造方式转型节能减碳项目清单。在行业端,聚焦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编制转型金融支持目录,制定低碳转型技术指引,构建低碳转型目标体系,引导转型金融精准支持。同时,要加快碳账户、碳效码、碳核算等制度和方法体系建设,为转型金融提供基础性制度支撑。
加快创新转型金融服务。探索转型金融应用场景建设,深化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六大领域实践拓展。聚焦高碳行业的减排需求,创新转型金融产品来满足企业的转型需要,加快出台转型信贷授信指导意见,鼓励金融机构为
碳减排重点领域内具有显著
碳减排效应的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大力发展绿色保险,支持保险资金以股权、基金、债权等形式助力低碳转型项目建设。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引导保险机构创新开发与减排、增绿、节能以及气候风险管理相挂钩的保险产品,引导商业保险机构推出绿色企业贷款保险等险种,服务绿色产业发展。
打造转型金融的数字支撑平台。依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环保信息的多部门共享运用,探索建立绿色金融全链条的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引入绿色评级与认证机构、环境咨询公司、数据服务商等第三方机构形成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企业强制信息披露和第三方机构评估评级三者互为补充、互相印证的绿色金融信用信息体系。以“可操作、可计量、可验证”为标准,打造一体化转型金融数字平台,前端提供碳账户、碳排放等数据共享,中端提供碳核算、碳效评价等算法支持,后端提供信贷、担保等金融服务。逐步实现银企对接线上化、减碳核算精准化,助力金融机构开发转型金融产品、开展信息披露、防控转型风险。
做好转型金融配套政策措施。综合运用各类配套措施,设置适当的激励机制,以煤电企业转型为例,在向
新能源为主的业务转型过程中,需要土地供给、可再生能源消纳、碳排放权交易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在融资和金融监管方面,可以考虑借鉴央行再贷款对于绿色金融的激励机制,设立支持转型金融的专项政策;在财税方面,对于积极主动转型的高碳行业企业,可考虑允许对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并对转型融资投资者提供税收减免。建议有关部门对主要高碳部门转型所需要的配套措施进行梳理,及时出台一批有实效的措施。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升社会资本对转型投资的回报率的预期,从而激励更多的金融资源参与低碳转型项目。
防控转型金融风险。建立针对“两高”项目的行业风险监测和跟踪机制。加强对存量业务的跟踪分析和风险排查,建立风控监测和管理模型;及时跟进生态环境部门的排查进度,做好风险筛查和预警;尽快开展定量分析与压力测试,加快存量高碳资产客户的化解处置。加强供需双方信息披露,密切关注“两高”项目转型风险,建立“两高”项目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机制,全面梳理排查在建、拟建和存量“两高”项目,实行名单制管理,强化贷后跟踪管理。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