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体系逐渐成型
正是随着上述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已基本形成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
碳金融产品构成的多层次产品体系。
其中,绿色信贷表现抢眼。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金融机构贷款投向报告》,2021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比上年末高12.7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1.7个百分点,全年增加3.86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7.3万亿元和3.36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7%。
“当前,资本市场为绿色产业的融资服务已经成为我国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表示。例如,绿色债券方面突破不断。根据中国交易商协会数据,2021年中国共发行绿色债券6072.42亿元,同比增长168.32%。绿色债券存量规模1.16万亿元。规模的上升还伴随着产品创新。2021年3月《关于明确碳中和债相关机制的通知》的发布,使中国成为世界首个将“碳中和”贴标绿色债券的国家;同年7月,上交所明确了“碳中和绿色债券”“蓝色债券”等子品种的相关安排。随着证券承销机构和交易中介等更加重视发行主体的ESG表现,下一步资本市场领域对绿色投资的偏好有望增强。
在保险领域,相关的探索也在进一步推进。自1991年我国开始
试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以来,绿色保险产品不断丰富,目前已涵盖生态保护的方方面面,服务绿色能源、
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技术等,提供
绿色建筑性能保险、充换电站综合保险、绿色农业保险、森林保险、巨灾保险、气候保险等,此外还有光伏电站运营保险、光伏指数保险、风速发电量保证保险等绿色产业相关保险。
由于保险资金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优势,与很多绿色项目投资回收期较长的特点相匹配。在业内人士看来,险资在绿色发展领域投资潜力巨大。兴业研究发布的一项报告称,保险作为金融市场主要的长期资金提供方,通过绿色债券、债权计划、股票投资、股权投资、公募及私募基金、信托计划等多种形式,投资于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清洁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等领域,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底,保险资金实体投资项目中,涉及绿色产业的债权投资计划登记(注册)规模达10601.76亿元。其中,直接投资的重点领域及规模,包括交通3306.22亿元、能源3211.05亿元、水利695.04亿元、市政564.61亿元等。
2021年绿色金融的蓬勃发展只是开始。马骏表示,未来30年,以碳中和为目标的政策措施会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提升绿色金融的发展潜力,为金融机构带来巨大机遇。
王遥在谈到当前绿色金融发展需要进一步推进的领域时表示,我国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绿色股票、环境权益抵质押贷款等绿色金融工具规模相对较小,创新性、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其应用范围十分有限,对于绿色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总体比较有限。此外,当前绿色金融更多聚焦于支持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发展,对占据我国经济较大比重、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能源、交通、建筑等高碳行业退出高碳资产或推进低碳转型难以给予有效支持,亟待通过产品创新对相关产业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