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锋:绿色金融在亚洲的实践

文章来源:首席经济学家碳交易网2021-12-06 08:59

亚洲绿色金融发展的特点和不足

 
2020年新冠疫情下,整个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将大量的资本投入到救灾工作中。在疫情冲击后的的经济复苏政策中,亚洲各国把绿色投资作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重要的增长点,创新融资机制,以实现绿色和可持续的区域复苏。疫情后亚洲绿色金融发展情况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或趋势。
 
首先,在绿色投资中出现新的投资热点。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等诸多新兴业态发展迅猛,对集约高效、智能绿色的“新基建”需求迫在眉睫。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过程中涌现出的新技术、新模式,新的投资增长点,也都是绿色投资可以发力的新的投资方向。
 
其次,各国更注重各行业的ESG投资策略。在这次疫情冲击的全球的动荡中,ESG指数在资本市场上表现出一定的抗风险能力,部分行业的风险收益表现也优于行业基准。当ESG投资正在实现从理念到实践的加速转换。
 
第三,人们逐渐认识到标准统一融合的重要性,绿色金融进入协同阶段。融合统一后的全球绿色债券市场,能够有条件更好的发挥降低绿色资金成本,引导资金投向和配置,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例如目前中国绿色债券的跨境发行需求非常强劲,2019年中国境内主体在境外发行绿色债券合计人民币约569亿,是境内绿色债券发行量的1/5左右。
 
第四,各国金融合作过程中将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打破信任壁垒。疫情的爆发说明了建立跨境数据共享平台的重要性,在金融领域亦是如此。建立完善跨境数据的共享机制,能够保证金融安全以及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强机构监管,更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最后,金融科技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金融手段。例如无接触金融、在线金融教育和数字货币等依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发展迅猛。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是以“自下而上”的市场化机制为主体。美国的绿色金融发展特色主要是其拥有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有效的金融政策,在严格的法律框架下,政府、企业和银行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英国作为低碳经济的创始国,政府会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拥有一套将污染型企业剔除在发放信贷名单之外的严格标准。此外,近年来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兴起。欧洲银行业研究机构(EBI)2020年提出利用绿色金融科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以直接融资的形式,建立一个更加普惠,具有ESG弹性的金融系统。在促进绿色生产生活方面,探索发行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数字货币,例如德国的太阳能设备供应商宣布接受代币支付手段。在推动绿色投资方面,利用大数据将环境风险纳入投资决策过程,降低信息误差,实现对绿色项目的合理定价。例如,瑞士的坦密诺斯(Temenos)公司为全球银行业提供云端解决方案,以更加普惠的方式进行绿色融资。该公司已累计为超过3000家公司提供服务,日均处理超过12亿银行客户的交易。
 
相比较而言,亚洲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还有诸多不足需要引起各方关注以期得到有效改进。首先,环境信息披露和对可持续投资数据的披露不足。例如,亚洲各国缺乏统一的绿色信贷统计标准。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研究发现,有些国家的棕榈油、木材、纸浆和造纸等行业的领先上市企业并未披露足够多的相关信息并且也几乎没有努力解决此问题,以便投资者评估其管理ESG问题的能力。其次,亚洲绿色金融产品缺乏创新,各国和地区绿色信贷审核流程缺乏规范性和吸引力,绿色保险实用性低以及认同度不高,各类产品不被投资者认可。第三,亚洲签署的全球可持续金融倡议机构较少。“责任投资原则(UN PRI)”的 4230 个签署机构中只有354 个来自亚洲,占比 7.8%;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气候行动集体承诺(CCCA)的38家银行中,亚洲有4家,占比10.5%;“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保险原则(UNEP FI)”的 100 家保险公司中,有 12 家来自亚洲,占比 12%。由此可见,亚洲金融机构在绿色经营方面与欧美国家相比仍相差较大。第四,绿色债券市场快速发展但是不均衡。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数据,2017年亚洲气候债券总额达到8950亿美元,主要得益于中国气候债券市场的快速增长,从亚洲地区来看,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占亚洲地区发行量的比例超过80%。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环境保护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