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是一把双刃剑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极其广泛深刻的绿色工业革命,必将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绿色发展注入内生动力。”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指出,这个过程必然会带来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
刘坚东进一步表示,一方面将催生
清洁能源电动化交通设施制造、节能改造、碳储技术等诸多领域的巨大发展机遇和投资机会。另一方面,产业转型带来的企业成本、利润以及资金流的变化,将改变现有的财务运营模式。这些变化都会对金融服务提出新的需求和挑战。
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刘建军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窗口偏紧,面临着更加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需要我们付出更多艰苦的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对于金融机构的转型发展而言既是一场挑战,也是一场机遇,总体而言机遇大于挑战。”
谈及“双碳”的挑战,刘建军认为,低碳转型过程中一些高碳企业和项目逐步退出,金融资产质量将承受裂变的压力,这些行业的违约率可能大幅上升,金融机构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加强气候转型风险的前瞻性研判,加快调整发展规划、业务方向和服务对象,提前谋划完善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
同时,刘建军指出,要看到我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的现状,必须实事求是,全力处理好降碳和能源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来有效应对低碳转型过程中可能伴生的经济金融社会风险,防止过度反应,确保安全降碳。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文同样认为,碳达峰、碳中和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我们都赞同机遇大于挑战,但是面临的挑战有多难?我们可能估计的还有一点不足。”
王文进一步阐述道,首先碳达峰、碳中和的影响涉及失业、社会隔离、全球化的休克等等,甚至还有因为争夺资源而产生的战争。碳中和这场战争未来会涉及到大量资金的转向、标准的设置、国际规则等方方面面的大国博弈。
其次,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准确全面完整贯彻新发展格局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指导意见》明确,未来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到2025年差不多达到20%,2030年达到30%,2060年达到80%。但目前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到20%。这就对中国发展形成巨大的碳约束。
“过去我们的发展模式过于依赖的化石能源,即地下能源——煤、铁矿石、天然气、石油,此前一直保持在80%的高煤模式。这就意味着未来我们要转变,实现能源结构的切换,即从过去依赖地下能源,到现在依赖地上能源——风能、太阳能、核能、水能。”王文指出,这么巨大的转变不是简简单单的生活习惯的转变,涉及生活方式革命、发展方式革命,完全是颠覆性的。因此,要防止短期内运动式减碳出现的挑战。
最后,王文表示,
碳交易市场是具有非常伟大意义的产业升级,使很多根本完不成碳中和的地方出现了完成的可能性。有一些工业性很强的城市,如山西、河北、内蒙可以通过
碳排放权交易、买
碳排放,进而实现碳中和。但是问题随之而来,当前
碳价值被严重低估,全球市场所谓的
碳市场的开放对接、接轨还没有形成。
“只有碳价提升以后,成本提升才会有更多的奖励激励、惩戒机制去撬动更多产业从事低碳发展。”王文如是说。
谈及碳达峰、碳中和的机遇,刘建军指出,低碳转型将创造巨大的投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将迎来新的业务增长点。根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估算,实现碳中和需要累计新增投资约138万亿元人民币,超过每年GDP的2.5%。面对百万亿级的资金缺口,需要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创新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提升绿色金融业务的占比,树立负责任商业银行的形象。
“商业银行要顺应绿色革命潮流,抓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带来的巨大机遇;要主动发挥先导作用,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多渠道满足绿色金融服务的需求;积极打造绿色金融服务首选银行,全力支持3060目标的实现。”刘坚东表示。
王文指出:“总而言之,碳中和是一场生活方式、经济方式的革命,但是我们对于碳中和的意义、细节以及方方面面的着眼点,理解研究还不够,下一步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深化、理解它的内涵,并且内化为我们每个人的基因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行动。”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