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中的碳金融产品创新及相关建议

文章来源:财经网王欣宇2021-02-02 20:32

碳金融交易面临的主要问题

 
  国内国际碳排放权交易虽经过十多年探索,但国内碳金融仍未形成规模,主要交易品种落地尚属于试验阶段,尚未建立起系统完善的碳金融市场,碳金融产品推广、复制情况不理想,控排企业碳资产管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主要问题可归纳为:一是碳排放权法律属性不明确,《民法典》仍未明确包括碳排放权在内的环境权益是否可以属于可抵质押的财产范围,相关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探索碳排放权金融属性缺乏根本依据。二是碳交易信用体系不完善,在全国碳市场启动之前,地方碳市场依托不同交易平台进行碳排放权登记和交易,除CCER之外大部分碳排放权仍在当地主体间交易或进行出质登记,局限了碳资产交易全球化的特质。三是碳市场履约强制力不足,国内试点碳市场、全国碳市场的罚则多以行政处罚为主,由履约企业所在地的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处罚款和核减下一年度配额,无法强有力推动企业参与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深入思考业务低碳转型。四是碳市场参与主体不明确,目前有效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均未明确重点排放单位(或履约企业)以外的交易主体,导致有经验的金融机构、碳资产管理公司、专业第三方机构等机构持观望态度,也导致碳金融产品停滞不前。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环境保护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1044150号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