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监管
围绕绿色发展的配套条件,让绿色值钱。绿色怎么才能值钱呢?一是政府不管,完全让市场、老百姓、市场受了环境之害,认识到环境是值钱,通过市场行为来引导形成绿色值钱的效果,但是这个过程非常漫长,所以应该政府发挥作用,所以要有绿色监管。只有绿色监管到位了,绿色才能值钱。
绿色监管,来自于几方面的推动力量:
一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在人类应对气侯变化的国际公约就是有科学知识引领形成国际共识,最后在国际上讨论。有些共识对所有国家有约束力。
国际社会的共识,最重要靠主权国家政府的政策来加以落实。最重要的绿色监管主体就是国家中央政府层面绿色监管措施。这些监管措施多种多样。有些中国对国际上有承诺所以要有落实,有的是中国自己要推动转型升级提出的安排。除了这样的监管措施以外,还有一种技术上的监管措施。比方现在说的机器的能效标识,汽车要达到欧几标准、国几标准等等,对各种生产线、各种单体设备都有一些监管措施。这是国家层面的一些绿色监管措施,当然有些地方政府可以在中央层面措施之上再加码,再实施更加严格的一些要求。在中国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比方说在东部发达地方现在对项目落地的环保要求非常高,当然在中西部可能会弱一些,在其他国家也有这样的
案例。
要想做好这种监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监测能力要上去,否则就没办法把监管落到实处。 要进行绿色监管,其实也不那么容易。以
北京雾霾为例,
北京雾霾这么严重,来源是哪里,形成机制怎么样?请了好多科学家做了非常多的研究,仍然没有得出一个可供决策者加以采取的菜单型的措施。可见这既是一个科学问题,有时候也是一个体制问题。当然还需要对政策效果进行预判,也是很考验人的。通常我们想象为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可以规定每辆汽车的排放量,只有小排放量上市。不要忘了小排量车往往便宜,如果13亿人每人一辆或者每人两辆,总量就会上去,总的排放量也会多。所以排放的标准和参与排放微观主体的数量,以及最后会产生多大的排放的弹性关系,对监管者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现在还有一类主体对绿色发展有推动,是什么呢?就是现在全球性的跨国公司,他们在管理自己的供应链,要让他们产品更受欢迎,会对供应链上所有环节进行环境认证,如果不合格,就不让纳入供应链。这个其实反应,甚至比政府经济监管还有更好的效果。我们知道中国绿发会在这方面扮演了很重要的作用,中国很多民间环境组织收集了很多关于企业的排放数据,就这样一些民间的NGO,他们的数据能够被国际上的一些跨国公司所采用,国际上跨国公司要判断你是否能纳入我的供应链,会来民间环保机构看这个数据,所以全社会都在推动绿色发展。大公司对供应链的管理,也会产生让绿色值钱的效应。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