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绿色“标准化”工作的挑战
尽管“标准化”工作正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推行,对于一些具体的活动是否绿色,各地区之间似乎还存在着不小的分歧。协助欧盟可持续金融高级
专家组(HLEG)制定欧盟绿色债券政策的欧洲投资银行(EIB)和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绿金委)在一系列白皮书中探讨了中欧之间绿色定义的差别。比如,EIB和MDB-IDFC的标准未包括清洁煤和环境恢复项目、汽油及柴油加工清洁化、以及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领域的若干方面。中国标准未包括可再生能源工厂改造、风力驱动泵系统、终端用户用能情况核查、
碳捕集与封存、非机动交通、含低碳成分的项目,以及技术援助相关的一些项目[10]。此外,EIB将核能列为符合条件的类别,但在中国和MDB-IDFC的标准并未包括核能。笔者认为,从白皮书中,我们基本可以看出:(1)在政策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中国、EIB和MDB - IDFC从资金用途的角度对绿色项目的定义在绝大多数领域是重合的;(2)剩下少数领域的绿色项目定义存在差异。
由此可见,“标准化”道路并不平坦。虽然存在重大分歧的项目领域仅占少数,但它们中很多项目涉及到能源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资产型项目,融资需求大,项目影响深远,不利于国际绿债市场健康高效地发展。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