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金融传播的进展分析
权威发声和渠道建设日益完善。随着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工作的逐步推进,各方对于绿色金融发展的关注不断加深。此间,由中央各有关部门、行业自律组织、权威
专家对于绿色金融政策出台、市场实践、学术研究成果的公开发布、演讲、报告、解读等传播行为,构成了绿色金融发展的权威声音。与此同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绿金委)专门设立了传播推广小组,并召开了多场绿色金融国际、国内研讨会及绿金委年会,并组织建立维护了相关新媒体公号,形成了绿色金融传播的权威渠道。
地方政府将绿色金融传播工作纳入政策性文件中。在各地对于发展绿色金融相关政策规划文件中,已有十余个个地方政府,明确制定了发展绿色金融,宣传推广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条目,涉及内容包括进行绿色金融专题宣讲活动、拍摄宣传片、进行绿色金融培训等。
国内传播专业化程度日趋提高。从专业化内容供给的角度看,绿金委建立的“绿色金融”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信息网绿色金融频道等公共传播渠道,持续扮演着绿色金融专业化传播的关键角色。与此同时,绿色金融领域的专家通过主流媒体发布专业声音也获得良好效果。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从近期开始,每日发布绿色金融相关观点稿件,提升了专业化绿色金融传播信息的供给。
市场化主体的传播能力日益增强。在实际开展绿色金融传播的过程中,如兴业银行、邮储银行等在内的市场化主体,除通过新闻稿件、评论稿件、行研报告等进行传播外,还通过平面和在线广告、影视传播等进行绿色金融相关业务传播。此外,在
绿色债券领域,发行人、中介机构宣传推广多种类“首单”
绿色债券产品,也构成了市场化主体绿色金融传播的亮点。
媒介渠道运用偏重于主流媒体。主流媒体承担了绿色金融国内传播的主要渠道,新媒体信息供给也在日益增强。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在内的各级中央媒体对于绿色金融的信息传播进行了相当数量的报道,各类网站(含转载信息)和媒体新闻网站产生信息占比仍然较大。此外,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占比逐渐增高。从信息来源的比例来看,2017年至2018年中来源于网站(26.9%)、新闻(17.8%)和微信(17.1%)的信息数量,较之2016年至2017年监测的数据网站(32.32%)、新闻(21.89%)和微信(10.34%),社交媒体渠道在绿色金融传播领域的运用进一步增强。
图1:2017-2018各媒介绿色金融传播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国际传播的内容供给、渠道、语言工具不断发展。中国与国际社会合作开展绿色金融的各项实践,如中外政府间绿色金融合作、中国企业在海外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共同发布绿色金融倡议,开发绿色金融指数,开展合作学术研究等,为绿色金融国际传播提供了有效内容供给。此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专门编制了《绿色金融术语》工具书,针对绿色金融中英文专业术语进行了专门梳理,为开展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和国际交流提供了语言工具。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建立了全英文发布中国和世界绿色金融专业信息的全球绿色金融领导力网站,该网站也是中国首个对外发布绿色金融专业信息的专门国际传播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