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不同层面碳计量
在生态环境部10月27日举办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和“双碳”工作需要坚实的数据基础,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发挥着对“双碳”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基础保障的作用,这是基础性工作,非常重要。
李高表示,碳排放统计核算涉及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和行业、技术产品、门类非常多,核算方法也是多样的。“在这种情况下,急需建立完善统一规范的统计核算体系。”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基本建立。碳相关计量基准、计量标准能力稳步提升,关键领域碳计量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测量能力基本具备;新建或改造不少于200项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制修订不少于200项计量技术规范,筹建一批碳计量中心。到2030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更加健全。
“今天发布的有关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提法,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孟兵站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11月1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在核算能耗强度时,原料用能消费量从各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中扣除,地区生产总值不作调整。在核算能耗强度降低率时,原料用能消费量同步从基年和目标年度能源消费总量中扣除。
《实施方案》提出开展双碳标准强基行动。围绕重点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加快行业标准制修订。支持具有影响力的社会团体制定高质量团体标准,将技术水平高、实施效果好的团体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陶岚带领的绿普惠团队已开展了多年生活领域减碳的探索。她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碳普惠领域也需要更高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建设。今年4月,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的《公民绿色低碳行为温室气体减排量化导则》团体标准发布就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被多地政府和企业认同,为衡量消费领域的碳减排量贡献一把“标尺”。
此外,《实施方案》提出,成立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加强碳计量政策研究和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制定碳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在线监测设备校准、碳排放与碳监测关键参数测量方法、企业碳排放直接测量方法、城市碳排放时空反演方法、
碳汇计量等计量技术规范,推进不同区域、行业、企业碳排放测量。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