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反洗绿”政策进程对中国的影响
自2020年中国做出
碳中和承诺以来,中国ESG理念基金数量快速增加。根据 Wind 数据,截至 2022 年4月,中国泛 ESG 投资概念基金共计 232 只,总规模超过 2889 亿元。截至 2021年底,中国主要公募基金华夏、易方达、嘉实、鹏华、华宝、南方、博时、摩根士丹利华鑫、大成和招商等共计 84 家机构签署了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 (UNPRI or PRI) 。与市场快速发展相对照,金融监管部门主要关注点集中在
绿色债券等领域,还未针对资管行业出台具有较强约束力的政策文件。最近的一份相关文件还是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在2018年发布的《绿色投资指引(试行)》,但该指引已经无法应对
碳中和目标提出后国内显著增长的可持续投资需求,也无法对目前活跃在中国资本市场的ESG理念基金进行有效规范。
中国的金融监管仍在起步阶段,欧美经验可以提供一定借鉴。例如去年在多边机制下由中欧共同参与制定的《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未来欧盟路线图中对于“洗绿”行为的定义也将为中国监管部门应对“洗绿”问题提供参考。与此同时,美国的政策进程将直接对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产生实质影响,上市公司的财报内容、金融服务、评级和交易等关键环节都将产生带动效应,从而促使一个愈加完善的可持续投资市场空间逐步展开。目前活跃在中国市场的的泛ESG投资基金也将获得更加丰富的可比数据和方法论支持,这种自下而上的直接推动将促使资管公司ESG投资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但与其他地区资本市场一样,其发展过程将持续接受外界考验和质疑,“洗绿”也将成为需要市场主体和监管机构所直面的长期问题。
作者为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郝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