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
碳排放交易制度 扩大
碳排放市场范围#e#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叫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国际减排承诺的重要政策工具。
2011年起,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福建、四川等省市陆续建立起了9个地方碳市场。经过10年的努力,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开始上线交易,首批纳入了2000多家发电企业,覆盖全国总排放量约40%。如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已满3年。截至2023年底,该市场已纳入2257家发电企业,累计成交量约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是全球覆盖排放量最大的市场。
碳排放权交易基本原理,是在确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前提下,为每个负有减排义务的排放单位分配具有一定期限的碳排放额度,排放单位如减少排放,可把结余额度进行出售,以有偿方式转让给其他单位。由此,碳排放配额成为一种可交易“资产”,各排放单位都有了加强减排的激励因素——省下的额度可卖钱,额度不够得花钱。
看似简单的原理背后,却是难以运行良好的现实。
“无论是交易覆盖的温室气体种类和行业范围,还是交易的具体产品和参与主体,抑或碳排放配额的总量和分配方案等,都是既复杂又专业的问题,涉及利益重大,牵涉因素众多,并且高度依赖相应注册登记机构、交易机构、技术服务机构的规范运行和高效服务。必须有公正透明、科学专业、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予以保障。”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
碳中和研究院双聘研究员巩固说。
为了健全全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今年5月1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施行,确立了多部门协作的监管体制,对重点排放单位和技术服务机构的义务和职能作出细化规定;并且针对各方主体设置了严格责任,创新了核减碳排放配额、信用惩戒等责任形式,构建起全方位的监管体系,为碳排放权交易的规范实施和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如今,碳市场扩围工作正在加速推进。根据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钢铁行业(征求意见稿)》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钢铁行业(征求意见稿)》,今年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除了现有的电力行业以外,还将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等重点排放行业。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