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排项目应兼顾 项目质量与协同效益
《决议》指出:“鼓励监督机构加快推进与基准线、向下调整、标准化基准线、抑制需求、额外性、泄漏以及非永久性和逆转(包括项目计入期监测、逆转风险评估和补救措施等方面)相关的进一步标准、工具和准则的工作。”
在上海环交所研究团队看来,各项方法学的核心原则是确保减排项目能够真实、有效地实现
碳减排的重要基础。近两年,国际自愿减排市场出现了关于很多减排项目是否真实减排、是否涉嫌虚假、夸大减排效益的争议,关于企业购买减排量“漂绿”的指控也不断出现,一定程度上也对自愿减排市场的发展蒙上阴影。
在此背景下,近年各自愿减排机制、独立第三方机构、交易基础设施、评级机构对自愿减排市场的高质量评价标准展现出了高度的认同与关注,各相关方法学的核心原则一般是这些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今年4月,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中也指出:“披露主体涉及使用碳信用额度的,应当披露所使用的碳信用额度的来源与数量。”
对此,上海环交所研究团队表示,自愿减排市场作为一项激励机制,在鼓励各方参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为减排技术与减排项目提供经济激励,降低社会减排成本等方面具有突出意义,但同时必须以减排项目的可信与真实减排作为前提。随着未来自愿减排市场参与主体的扩大,无论从减排机制健康发展的内部要求,还是避免参与主体“漂绿”,实现真实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的外部诉求,自愿减排市场都展现出了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趋势。
此外,《决议》同时提到,“请求监督机构与利益相关方协商,进一步引入独立的科学和技术专业知识以及当地社区,并在相关情况下纳入原住民的知识、科学和实践,以支持其工作,包括通过其
专家小组审查提案并在必要时提供独立的科学和技术建议”。
显然,国际碳市场拟实施的标准如何展示公平性和包容性,是影响多元知识体系融合以及多元社会共同开展气候相关工作的重要前提。
上海环交所研究团队认为,从国际碳市场的发展历史来看,原住民和当地社区在全球气候解决方案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例如:他们可能无法从减排项目中获得应有的权利与收益;相关减排项目可能占用或损害了当地的发展资源或自然资源;减排项目可能与当地的文化传统或习惯做法相违背。
因此,《决议》中强调了多方参与地方实践的整合。在原住民和当地社区参与减排项目的过程中,应该确保当地人民是关键的利益相关者、充分参考当地人民对于项目开发与方法学设计的建议,从而服务当地的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近年来,国际相关自愿减排市场的高质量标准,特别强调项目对于支持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效益(包括增加就业、改善当地社群健康状况与生活条件、社区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这也将成为未来国际碳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