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市场“量大价低”
中国自2011年开始建立了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福建等8省市碳排放交易
试点,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和上线全国碳市场,截至去年底,累计成交量达到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
“中国到目前为止建成了一个覆盖排放量最大的市场,但不是交易量最大。”王金南强调,中国碳市场的碳
价格发现和激励约束机制初步形成,整体碳
价格稳中有升,从首个
履约周期成交均价42.8元/吨,到2023年10月突破80元/吨,但相比欧盟碳市场最高价格能够达到每吨二氧化碳100欧元,
碳价仍有差距。
中国碳市场以电力行业为主,交易主体单一。资料显示,中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八个重点行业,上述行业碳排放量占比约75%左右,其中,发电行业排放量大约是51亿吨,占到了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0%以上;电力行业单位减排成本相对最低,约为223元/吨,相比之下工业部门单位减排成本为423元/吨。
王金南表示:“目前纳入碳市场的电力企业很多都是央企国企,减排成本之间差异并不大,甚至部分央企会限制交易必须在集团内部达成。”这导致单一的交易主体无法实现行业间优势互补,而
碳中和技术成本差异是建立碳市场的基础。
因此,王金南建议要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行业的类型,扩展钢铁行业、水泥行业、化工行业等行业,增加减排成本差异性,并预计未来中国碳市场金融化后,交易量将可能达到500—600亿吨,单价有望超过200元。
政策方面也在逐步改进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将从今年5月1日起施行,生态环境部已经开始对重点行业的配额分配方法、核算报告方法、核算要求指南、扩围实施路径等开展了专题研究评估论证,相关的技术文件起草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争取尽快实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首次扩围。根据规划,全国碳市场将逐步覆盖发电、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等八大行业,年度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的重点排放单位,进一步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
据统计,未来纳入八大行业后覆盖排放量将突破80亿吨,将占全球排放总量的20%以上,对全球
碳交易体系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