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基础制度完善
除了出台国务院条例提供法律支持外,主管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全国碳市场的基础制度,强化顶层设计,以碳市场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导向,加强政策跟踪评估,统筹协调和责任落实,更好地发挥碳市场作用。
完善监管制度。从政府监管方面,碳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体系(MRV)建设是对
碳交易数据进行控制的关键环节。主管部门需要通过规范数据报送与核查管理要求,加强核查机构和核查人员的资质管理以及能力建设,加强对相关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手段,不断提升企业碳排放数据的真实性。
将碳市场纳入金融监管范围,持续完善全国碳市场注册登记系统和
交易系统,联合金融监管部门实时监控二级市场交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不断加大执行力度,限制运行中违约和破坏市场环境的行为,如内幕交易、对敲、操纵市场等行为,规范持仓限额和大户报告制度,有助于保障监管体系的完备公正和权责分明。
主管部门需要持续提升碳市场信息披露力度,不仅有助于各交易主体制定交易策略,也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外部监督机制的作用。建议主管部门和交易所对排放总量、配额总量、交易量及价格、未履约重点排放单位的惩处情况、完成履约企业的奖励情况及碳市场建立后的减排情况等相关信息进行更为全面的披露,充分发挥社会公众、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对碳市场运行的监督作用。
增加纳入行业和主体。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期,仅覆盖发电行业年排放量达2.6万吨二氧化碳及以上的2162家企业。虽然排放体量巨大,但一个行业内部同质化程度较高的电厂或者火电机组
碳减排的成本差异并不大。逐步纳入包括航空、造纸、建材等在内更多的高排放行业,引入更多
碳减排成本有差异的排放主体,将更有助于碳交易机制真正发挥市场配置的作用。预计在“十四五”期间,电解铝、水泥、钢铁、化工、造纸等高耗能行业都有望纳入全国碳市场。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