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和有色两大行业有望明年纳入全国碳市场
上海证券报:随着碳市场交易日趋完善,您能否预测一下,未来碳排放交易量将达到多大的市场规模,有什么发展目标?如果想增大碳排放交易市场规模,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赖晓明:一般来说,有几个因素会影响市场规模:一是筹码的数量。以股市为例,股票数量越多,市场规模就有可能越大。对于全国碳市场来说,筹码就是配额。
二是入市资金量。资金会影响价格,也会影响交易额。所以,全国碳市场要进一步活跃,需要有更多参与者进来。
三是市场流动性的高低,也就是换手率。换手率的高低和市场交易机制密切相关。比如,其他市场比较成熟的做市商机制,就有利于提高市场换手率。
目前来看,全国碳市场的发展空间非常大。因为我们现在只有2000多家电力企业,未来还要增加,筹码就有了。同时,未来投资主体也要进来,一旦机构投资主体(甚至金融机构)等进来,带来的资金量就多了。接下来就是调整机制,目前我们正在研究流动性提供商机制,未来还需要主管部门审批,如果这些机制也能够采取的话,整个市场的规模肯定会增加。当然还有第四个因素,也就是产品品种。比如说,除了现货,未来市场增加多种衍生品,都会助力市场进一步活跃,增加市场规模。
目前我们市场刚起步,接下将细化市场交易规范规则,力争建成全球领先、全球最大的碳市场。
今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相继发布,在中央层面对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工作进行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此后还将陆续发布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煤炭、电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的实施方案,出台科技、
碳汇、财税、金融等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从市场规模看,随着其他行业进入,中国碳市场配额基数还会进一步增大。从市场性质来讲,我们计划把市场从现在单一的履约型市场,进一步发展成具有投资价值,具有金融属性的复合型市场。这样的市场将既有履约功能,能服务控排企业;又有投资价值,具备一定的金融属性,能帮助企业、投资人等进行风险管理等。需要强调的是,碳市场不同于一般的金融或商品市场,首要是服务减排需求,碳价不是越高越好,要符合企业减排实际。
上海证券报:对于推动控排企业和非控排企业入市,下一步有什么具体安排?
赖晓明:按照“成熟一个、批准发布一个”的原则,相关部门正在稳步推进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有关工作。目前,建材、有色等行业正在开展碳排放交易相关研究准备工作,预计可能推进较快。其他行业的纳入时间目前还不确定,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基本都纳入。
对于非控排企业,也就是投资机构何时入场,目前还在进行研究,主管部门也多次开会讨论,政策推出有一个过程,需要各个部门之间协调,目前还在做准备。
未来投资机构入场肯定有一定的标准,引进什么样的投资机构进来,肯定还是要有标准和管理要求。
至于境外投资机构,目前还没有考虑引进境外机构参与国内碳交易市场,因为现在的碳交易管理办法里面对投资参与者规定是控排企业、投资机构和个人企业,但是投资机构的境内境外属性没有明确规定,按照试点是以国内为主的。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