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市场:重新兴起的蓝海
区域试点与全局铺开并存:引领中国走向
绿色经济#e#
本报记者:能否介绍一下您观察到的目前中国国内碳市场的概况?区域性的碳市场以后还有存在的意义吗?未来中国碳市场会和国际市场接轨吗?
吴宏杰:国内碳市场主要有全国碳市场和7个试点省市的碳市场以及部分项目参与的国际碳市场。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在上海开市,全国首批纳入的重点排放单位为全国2267家电力企业,目前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的价格在43元/吨左右。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可用的
CCER均为2017年3月前产生的减排量,目前
CCER的价格在30元/吨左右。
地方区域性试验从2013年开始到现在8年了,区域性碳市场主要有7个试点省市——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还有非试点的福建、四川及沈阳。这些区域性的碳市场尤其是试点省市为全国碳市场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扎实的基础,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可以走在其他地方的前列,大力发展
碳金融和创新性的碳中和工具,实现“双碳”目标。例如,
北京碳交易市场除了电力之外,还有
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广东深圳在
碳金融方面走在前列,将来大湾区融合发展,引进国外绿色金融,会促进国内绿色产业发展。
中国碳市场是全球最大的碳市场,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也将是全球的标杆,引领全球绿色发展,未来也将引领全球碳市场的发展。因此中国必将会积极参与国际碳市场。如《京都议定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中国从2005年就开始参与,刚刚在英国结束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初步通过了巴黎协定6.4机制,也是一个未来全球碳市场机制,中国也将会积极参与。中国也会积极推动国际区域碳市场的发展。
本报记者:与欧美等其他碳市场相比,中国的碳市场有什么优势和弱点?我国企业承受的减排压力未来是否会更沉重?
吴宏杰:与欧美等其他碳市场相比,现在中国的市场成熟度还不高。中国的优势在于先进的社会制度以及党的坚强领导。全国一盘棋,各个部门协同发展,碳市场的成长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是指挥棒,它将引领中国经济向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也会随着“双碳”目标的逐步推进而逐步完善。
目前来看,我国企业的减排压力较大,随着整个社会“双碳”目标的推进,绿色能源的占比逐渐加大,企业的减排压力将逐步变小。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