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全球治理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质是一场能源转型、国家之间发展转型的竞赛。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将激发许多创新活力,从根本上支撑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实现。
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了希望。以光伏发电为例,1990年每千瓦时光伏发电成本为100美元,这一数据在2000年降至10美元,2010年更是降到1美元,现在光伏发电成本已越来越低,基本可以实现平价上网。另外,国家正在发展多能互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积极发展氢能等清洁能源,二氧化
碳捕集利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等技术不断进步,我们也有信心在低碳科技发展上有所突破。
中国有巨大的市场优势和制度优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市场规模大、拉动作用显著。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具备社会、企业和政府三方面的积极性,将对中国碳市场的启动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长期目标,国家发改委制定了六项举措:一是大力调整能源结构;二是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三是着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四是加速低碳技术研发推广;五是健全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六是努力增加生态
碳汇。
世界各国也都在行动。
欧盟于2019年12月公布了“欧洲绿色协议”,该协议已经成为指导欧洲经济新的核心发展战略。2020年年初,欧盟公布绿色发展投资计划。该计划总投资规模预计超过1万亿欧元,将在未来十年内陆续实施,涉及建筑翻新、绿色交通、降低化石能源使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开发氢能等低碳能源。
美国总统拜登于2021年1月27日签署了与气候危机有关的多项政策,包括到2035年增加对绿色基础设施和发电厂碳排放的公共投资,其中包括2万亿美元的清洁能源项目;将气候政策确立为“美国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的基本要素”;建立公民气候行动计划,增加植树造林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内的工作等等。
除了美国、欧盟之外,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也都提出了各自的绿色发展计划。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最近发布的《全球可再生能源展望:2050年能源转型》报告指出,如果将更多的刺激资金投入到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使各国加快其经济复苏,而且更有助于应对全球气候危机。该报告还称,设定的能源转型情景下,投资总计110万亿美元的脱碳计划,将给世界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格局是:欧美经济处于碳排放减缓期,而中国未达到峰值,且排放总量大。这意味着中国需要妥善处置可能面临的国际压力,且需注意传统的发展中国家阵营可能有不同的诉求。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特别是为达成《巴黎协定》,与美国的合作还将继续。
低碳技术创新进入高潮期,制度、管理会发生变革,合作共赢是未来的出路。中国可借鉴国际先进的
碳减排经验,包括政策工具、市场设计、技术积累、管理等方面,合作创新解决技术瓶颈问题,在产业链上实现对接。
最终,中国会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
(作者系科技部原副部长,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助理研究员李宇航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