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碳交易也要着眼完善后端产业链条
自2013年,北京成为全国第三个碳排放交易试点城市以来,北京也培养了一批重点碳排放单位,积累了许多经验做法。随着《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落地,就意味着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就要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逐渐完善交易体系,建立一个统一的
交易系统,通过完善制度逐步分类引导企业减少碳排放。例如,我们可以先从电力行业试点起步,再从电力行业推广向钢铁建材等其他涉及用煤用电量较大的产业,减少其碳排放量。
其次,通过实施碳排放交易增加企业的碳消耗成本,倒逼企业技术更新换代。当下部分欧盟国家提出碳关税,这种语境下,我国传统产业朝绿色发展的方向努力也有助于适应国际贸易市场竞争环境。
不过,我们需要在企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同时,加快相关产业的技术开发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领域内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因为碳排放交易市场不仅是前端交易的问题,而是涉及一个更大、更系统的细分产业链条。
例如,这里面也涉及到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简称
CCUS),就是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提纯,再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进行循环再利用或封存。从捕集、利用到封存也需要一套系统,背后也是不同的市场。例如,在利用环节,二氧化碳可以被作为干冰,能对菜品起到保鲜作用,也能被用来冷藏运输。目前我们的制度层面已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赋予它更加完备的产业链条,才能让行动本身更成体系。
□市人大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