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温室效应、极端天气、雾霾……每一个词都如一把重锤,不时地敲打人类脆弱的文明。在严峻的“气候变化”形势面前,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成为应对“困局”的必然选择。用市场机制推进
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一直是我国的政策基调。继2017年年底全国统一
碳交易市场启动后,
节能减排市场化工具有望迎来“新军”——
碳期货。
市场化工具迎“新军”
备受关注的广州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广交所”),在历经多年之后,最近有了新进展。10月12日,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晓军在“第八届岭南
论坛”上表示:“广交所已经在部门征求意见,估计今年年底之前有可能会批准,这也是26年以来,证监会放闸的第一个期货交易所,这个交易所就是跟
绿色和
碳排放相关的。”
广交所即将落地的消息一经传出,碳交易再次成为业内热门话题。所谓碳交易,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根据《巴黎协定》的安排,全球面临巨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为开展
碳减排,全球范围内建立多种碳交易市场。2017年年底,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据世界银行测算,到2020年全球碳排放权交易总额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将超过石油市场成为第一大能源交易市场,而中国将成为全球碳排放交易第一大市场。
俗话说:“好事多磨。”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广州是全国期货业发展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1992年9月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期货经纪公司,1993年设立了华南商品期货交易所和广州商品期货交易所。不过,在1年开始的全国期货业清理整顿中,这两家交易所被关停取缔。2015年,广州迎来设立期货交易所的曙光,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在广州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2017年,有广州官方人士表示,将在本年度完成设立广交所,但随后石沉大海。
斗转星移,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在广州设立期货交易所表态“支持”,支持广州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此消息一出,再次唤醒人们对广交所的期待,也加快了广交所落地进程。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交所在年底前拟推出碳排放权交易是中国全面落实《巴黎协定》的又一新举措,在进一步确立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和地位的同时必然进一步推进我国节能减排和创新发展,对于国际合作和国内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快建立用能权、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国际减排承诺的重要政策工具。从1991年第一次国际气候谈判、1992年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开始,到1997年签署《京都议定书》、2007年达成“巴黎路线图”、2009年签订《哥本哈根协议》,再到2015年签订《巴黎协定》……我国一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贡献者和参与者。
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2018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5.8%,超额完成了当年的目标,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2.6亿吨。同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4.3%,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6亿立方米。2000年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2018年,中国
新能源汽车新增125万辆,这一数字在全球遥遥领先……目前,节能减排又多了一个利用市场机制来解决问题的工具,为中国可持续释放出“正能量”添砖加瓦,让人期待。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