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体系包含四个层级13个基本要素
一个完整的碳交易体系应包含法律基础、基本框架、相关机构和调控政策等四个层级,13个基本要素。
要素1:法律基础
碳市场的建设应首先明确法律地位,确定交易标的物的法律属性、市场主体的责权范围等内容。
要素2:总量限制
只有规定了体系的排放总量,才能保证配额的稀缺性,使交易具有理论基础和现实激励。总量一般基于当局的承诺或设定的环境目标来制定。通常总量设定的越严格,配额的稀缺性就越高,
价格也就越高,导致的减排成本越高,当成本超过经济的可承受程度,减排就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反之,如果总量设置的过于宽松,配额就没有稀缺性,配额
价格就无法形成对管制对象减排的动力和压力,就不能确保减排目标实现。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要素3:体系覆盖范围
覆盖范围是指将哪些排放源纳入到交易体系中,以及交易所涉及的温室气体种类。大部分交易体系的覆盖范围主要包括数据统计基础较好的、减排潜力较大的排放源,如能源、钢铁、水泥、玻璃、陶瓷、纸浆造纸等行业。针对温室气体种类,可以只覆盖CO
2一种温室气体,也可以覆盖CO
2、CH
4、N
2O、HFC
s、PFC
s、SF
6等多种温室气体。
要素4:配额分配
配额分配决定了指标和成本如何在管制对象、消费者及其他主体之间分配。配额分配不会直接影响到总体环境目标,但却会极大的影响交易体系效率,不适当的分配制度,有可能使整个排放交易体系丧失成本效率,从而最终影响到体系的存续。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要素5:覆盖对象的排放量MRV
要核查参加交易的排放源是否完成了义务,达到遵约要求,需要在遵约期结束时,对比其拥有的排放配额是否足以抵消其实际排放数量。这就要求必须对相关排放源的排放量进行有效的监测、报告和核查(Monitoring, Reporting and Verification, MRV)。MRV通常涉及独立、权威、可靠的第三方监测及核证机构。
要素6:遵约机制
遵约机制指的是评估覆盖实体是否完成了其遵约义务,以及其未完成遵约义务时将面临的处罚规则,通常分两类补偿和罚款。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要素7:遵约期和交易期
遵约期是指从配额初始分配到设施向管理部门上缴配额的时间,通常为一年或几年。目前运行时间最长的体系EU ETS已经运行了两期,面对前两期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配额分配过剩、发电厂“意外暴利”等批评,第三期进行了较大的调整。
要素8:交易
平台
碳交易平台通常包括三个:登记注册系统、
交易系统和结算/清算系统。登记注册系统记录管制对象的配额申报和配额账户的变化,
交易系统促成配额和减排信用在不同账户之间
买卖、流转,结算/清算系统则是处理交易标的的交割与相应资金的转移。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要素9:市场监管
维持碳市场的稳定运行,保证促进低成本减排的功能,需要在市场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监管,主要包括:需要监管的内容和对象、监管机构的设立和权限规定、监管规则的制定和执行。
要素10:金融机构的参与
金融机构的参与可以增加碳市场的流动性,促进碳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实现,发现成本最低的减排途径。金融机构主要通过
碳基金理财产品、绿色信贷、信托类
碳金融产品、碳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参与碳交易,活跃市场。
要素11:价格调控机制
在碳交易体系中引入价格调控机制,规定
碳配额交易价格的上下限,可以在价格达到上下限时,通过政府指定机构等多种方式进入市场,影响价格,从而有效地减小碳排放交易给政府、市场参与者,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风险。价格调控的方式包括:政府公开市场操作、规定配额
拍卖的保留价格和最高价格、调整抵消信用额在遵约配额中的比例等。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要素12:交易税费制度
由于对交易性质的界定不清等原因,EUETS曾出现过增值税欺诈的问题。因此,应在碳交易的基础性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碳排放配额的性质,明确其
会计处理原则和税收原则,以保证市场交易正常进行。
要素13:柔性机制
柔性机制是指在不影响碳交易体系目标实现的前提下,为增强管制对象履约能力,降低排放交易体系对管制对象的履约成本以及对排放交易体系覆盖的区域和行业的竞争力、安全性和区域经济的潜在影响,而设计的灵活履约机制。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