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碳排放交易所:
有平台无交易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一边厢的冷清,却并没有消停另一边厢的热情———只要在百度输入“碳排放交易所”,你便能在短短的0.005秒内搜索出1160000篇相关的网页,除了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四个已有碳排放交易所之外,广州、武汉、南昌、重庆乃至海南、香港,都轰轰烈烈地想上马“碳排放交易所”、“碳排放交易中心”。或者,选择曲线救国的方式———成立“环境资源交易所”。据易碳家了解到,由公开信息统计,国内至今已经挂牌成立的环境权益类交易所已多达9家,而全国环境交易所已达19家,这些蜂拥设立的环境交易所几乎都冲着一个目标———碳排放权交易,业务类型和发展模式也大致相同。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碳排放交易”的美梦从1997年开始———《京都议定书》将二氧化碳排放权定义为一种商品开始,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就已形成。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或为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碳排放交易都是“钱途”光明的。
然而,梦想照不进现实———由于我国尚未推行碳排放强制交易、或者强制性碳盘查,在中国要做真正的碳交易项目,只能从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交易以及少部分自愿减排交易寻找买主。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你们交易所到底有多少交易量?”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副总经理穆玲玲便曾透露经常会遭遇如此尴尬的问题。数据显示,自从北京、天津、上海排放权交易所成立以来,所进行的排放权交易屈指可数;2008年长沙建立了环境资源交易所,两年来只做了一次买卖;深圳今年10月才成立碳排放交易所,两个月来依然静悄悄……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这么说吧,这些交易平台上的交易总量,可能还比不上一个碳资产管理公司一年的交易额。”一位在此行业内打滚了五年的业内人士透露,“谁都知道这是一个必将发展的方向,但就目前为止,企业的碳排放交易大多选择‘圈子式’交易方式。”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陈赵杰和陈日铃的合作,便是“圈子式”合作之一。虽然是广州首家也是唯一的国有碳资产管理企业,陈赵杰所在的东润发环境资源公司并未曾做过广告,不为外界所普遍认识,基本上靠着口耳相传,陈赵杰已经忙不过来。
类似他这样的公司,在珠三角大约有10家,均以非常低调的身份营业。一位广东的专家坦言:“和交易所这样的平台相比,碳资产管理公司更灵活。很多企业需要的是全套的服务,例如派专家进驻公司进行碳盘查摸底、提供节能建议等等,碳资产管理公司便能做到这一点。而且据我们知道的,他们还可以通过私下关系,拿到比交易平台上更便宜的交易价格,当然更具吸引力。”
“我们都知道碳交易是一个必将发展的平台。”从事能源交易平台近10年的金银岛CEO黄海新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坦言,“但是,我不会选择在现在上马这个交易。因为市场太清淡了。我们不需要做那个摇旗呐喊的。”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