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
碳排放交易
试点正式全面启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称之为“国内
碳交易市场建设迈出的标志性步伐”,真正从务虚进入了务实阶段。
2011年10月底,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4大直辖市,外加湖北、广东、深圳等7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今年1月,上述7省市正式获批。目前,北京等地已编制完成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实施方案。试点工作重在建立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推动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实现“十二五”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目标。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围绕碳交易的尝试,尽管还难以走出准备阶段,但已经不可避免地在中国“升温”。如何真正将碳交易落到实处,如何借碳交易实现国家“十二五”
节能减排目标,也成为摆在各界面前的一道“思考题”。
碳交易:市场机制下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业内人士指出,环境属公共物品,任何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行为皆具有外部性。建立碳交易市场的过程实际上是碳排放权的非公共物品化的过程。“只有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权变为非公共物品,成为一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付出成本方能使用、且具有专有性和可分离性的资源,才能保证其稀缺并具有市场价值。”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日前表示,在自愿减排情况下,企业缺乏减排激励,仅依靠社会责任感和个人觉悟进行自愿减排效果有限。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这是一个‘成本外部性’的问题,一旦政府给企业排放碳设定了
价格,那么企业就会收到一个信号,明白自己排放二氧化碳不是无偿的,是有成本的。这样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地去降低成本。”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战略总监钱国强表示,降低碳排放的成本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技术提升减排,二是从碳交易市场购买碳排放配额。而碳交易市场上的碳排放配额来自于配额富余的企业,此外还有无排放限制的企业自主减排且经核证的减排量。“可以说,碳交易也为企业实现减排目标提供了一条新的、市场化的路径。企业如不能完成减排目标,则可通过在市场上购买不足部分的配额来履行减排责任。同样,企业如通过努力超额完成减排目标,也可以在市场上出售其剩余配额,从而获得一定收益。”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业内人士指出,碳排放交易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创新性市场化手段,可以发挥市场机制,以较低成本实现节能低碳的发展目标,建立企业碳排放管理制度体系,发展
碳市场和相关服务产业。
“碳交易机制的建立,企业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或刺激使用像风能、太阳能等更清洁的能源,进而推动整个社会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转型,这也是碳交易机制的目标之一。”钱国强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