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
碳汇拍卖公告”引起了业内的关注。
拍卖公告显示,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将于2023年9月26日在深圳拍卖,起始价为183元/吨。拍卖所得将上缴深圳市财政,反哺红树林保护与修复。
据悉,183元/吨的
价格创造了蓝
碳交易里的新高,而这个
价格仅仅是起拍价。就在今年2月,宁波象山成交的全国首单蓝碳起拍价仅30元/吨,最终竞价106元/吨,足足相差6倍。这也让业内更加期待此次深圳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拍卖的最终成交价。
9月15日,
北京碳市场碳排放配额(BEA)基准价为121.4元/吨,全国
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最近成交价为 72.10 元/吨,深圳红树林碳汇起拍价是BEA的1.5倍、CEA的2.54倍。
以往,碳汇的定价会对标碳排放配额,最开始的碳汇成交价格总是要比配额低。
如此高价之下,9月8日的拍卖推介会依然吸引了50多家企业参与,有华润置地、招商蛇口、比亚迪、欣旺达、达实智能、麦克韦尔等。
183元/吨的蓝碳起拍价合理吗?定价依据是什么?会不会成为
CCER市场价格的风向标?会不会对碳市场的配额价格有影响?这50多家企业是真需要碳汇还是借此炒作?
针对上述问题,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专访了中国林业碳汇工作的开拓者、原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常务副主任、中国
绿色碳汇基金会创会秘书长、中关村
绿色碳汇研究院院长李怒云。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