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吨拍到106元 全国首单“蓝碳”溢价逾两倍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碳交易网2023-03-06 09:26

对碳市场价格影响几何?

 
与大家熟知的森林“绿碳”等其他碳汇相比,蓝碳又称“海洋碳汇”,这个概念最早是200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组织提出的。具体是指,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海洋碳储量是陆地碳库的20倍、大气碳库的50倍。
 
蓝碳作为捕捉二氧化碳的高手、储存二氧化碳的宝库,储碳周期可达数千年。目前,全球蓝碳交易日益活跃,主要集中在红树林、海草床和滨海盐沼三大类滨海生态系统。
 
地理区位造就了象山在蓝碳资源上禀赋优越,拥有大量海洋碳汇生物。此次在象山拍卖的“蓝碳”,主要由西沪港“西沪三宝”创造,包括海带、坛紫菜和浒苔,均属于藻类,它们作为碳汇渔业,具有很强的吸碳固碳能力。为了摸清西沪港“蓝碳”家底,去年7月,象山方面委托宁波海洋研究院进行碳汇量核算。通过监测、认证审核、核证等规范程序,确定西沪港2340.1吨二氧化碳的碳汇量。
 
对于“蓝碳”这个新鲜事物,如何反映它的市场价格是个难题。而此次选择市场化的拍卖方式,并最终拍出106元/吨的价格,也被认为是一种市场价值发现,该价格也成为目前国内已有成交的蓝碳中的最高价格。
 
而上述价格较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挂牌协议价明显高了不少,微信公众号“全国碳交易”数据显示,3月2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1000吨,成交额55000元,开盘价和收盘价均为55元/吨。
 
那么,此次是何原因能拍出高价?而其又对全国碳市场碳配额价格有什么影响?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绿金院高级学术顾问、中财绿指首席顾问施懿宸教授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此次蓝碳拍卖确实是海洋碳汇价值实现的有益创新,但由于蓝碳领域还存在所有权不明确、交易制度不成熟、与全国碳市场未直接关联等尚待解决的问题,短期内对碳价的影响预计还不明显;然而,从长期视角来看,庞大的海洋碳汇储量,待方法学成熟、交易制度完善、上位法明确等有利条件具备后,无疑将为碳市场提供新的交易触角,进一步彰显碳资产的价值,从而提升碳市场的流动性以及碳价。
 
首拍“蓝碳”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蓝碳尽管被企业认为是属于广泛意义上CCER的一种,企业将其购买下来,也是为了日后进行碳抵消之用,但从严格意义来说,其后续能否被纳入CCER核算,尚待政策进一步明朗。
 
“严格说来,象山蓝碳项目应该还称不上CCER,可能类似浙江地方的碳普惠项目,有其特殊性。”上海节能减排中心副总工程师齐康认为,拍卖出高价,也可能是由于CCER市场较长时间处于相对紧缺状态、企业追求绿色低碳品牌效应等原因造成此次蓝碳拍卖价格高企。“这个项目是个个例,应对配额价格不会有太大影响,配额价格应该主要还是与配额分配机制有关,其价格会因为碳排放控制的严格而导致价格上涨,与CCER还不是最相关,特别是预计CCER即将放开引入增量的情况下。”
 
全国首单蓝碳拍卖交易,从公告一发布就受到各方关注,在这个过程中,尽管经历了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但此次拍卖的成功,也为未来准确衡量海洋碳汇的价值,对宁波实现海洋碳汇交易乃至成立全国海洋碳汇交易市场具有前瞻价值。
 
但与此同时,蓝碳目前尽管已有统一的核算方法学,但交易还多以地方创新的形式开展,尚未有全国性部署。
 
记者梳理发现,在此次宁波蓝碳交易成交之前,全国还有4笔发生于地方的海洋碳汇交易,分别是2021年4月的广东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2022年1月,福建连江县完成了15000吨海水养殖渔业海洋碳汇交易项目;2022年5月,海南三江农场的红树林修复项目;2022年10月,福建首笔以数字人民币采购1000吨的海洋渔业碳汇交易。
 
2022年,自然资源部批准发布《海洋碳汇核算方法》(以下简称《方法》)行业标准,该标准规定了海洋碳汇核算工作的流程、内容、方法及技术等要求,标志着我国综合性海洋碳汇核算标准实现零的突破,该《方法》也已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事实上,蓝碳交易在我国仍属于起步阶段,国内尚未有涉及蓝碳的碳减排项目开发方法学,蓝碳衡量和标准化尚不成熟;另外,CCER市场在暂停前也未曾核证与签发蓝碳项目减排量,蓝碳交易市场体系、交易机制尚不完整,蓝碳市场交易监管主体不明确,国内现有的蓝碳交易,大多是买方与卖方直接交易的市场创新活动,交易上尚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施懿宸指出。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