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农业碳票的市场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渐形成,为碳达峰碳中和被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奠定了良好基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极具挑战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多主体积极参与。碳汇交易则大大降低了市场主体减污降碳的成本,为企业、单位、个人提供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因此,碳汇交易市场的潜在需求量巨大。
为了更好地实现农业“碳票”变“钞票”,需要激活农业碳票的市场需求,促进更多的市场主体购买农业碳票。一是通过宏观上的政策支持和制度规范,来引导重耗能企业参与农业碳票交易。通过绿色低碳标识建设,推动企业自主购买农业碳票来抵消企业活动碳排放,从而承担企业责任、塑造低碳品牌形象。
二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要积极参与农业碳票交易,做好践行社会责任的表率。鼓励碳服务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采取保底收购、溢价分成的方式收储农业碳票。
三是探索构建覆盖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生态积分体系,将农业碳票消费纳入生态积分体系,结合积分情况提供各类政策优惠。
四是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发基于碳票的绿色金融产品,参与农业碳票的存储、交易、融资,创新质押贷款产品,探索将农业碳票作为贷款的可质押物。
五是通过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等渠道,加大对农业碳票的宣传推介力度,提升农业碳票的社会关注度和认可度。
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农业碳票是利用市场机制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工具,作为“双碳”愿景下的新生事物,需要分阶段、分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实践。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在不影响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为“双碳”时代下农民增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21BGL003〕、山东省社科规划重大研究项目〔20AWTJ1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刘华军、田震(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