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溶解——沉默而惊人的碳汇效应
岩溶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 碳转移到水圈中,是否也能产生足够大的碳 汇效应,对地球变 暖产生有效缓解作用呢?#e#
根据我国1981年至2000年间的统计 ,森林、灌草、陆地植被年均碳汇通量分别为0.075PgC/a、0.019PgC/a和0.101PgC/a,而基于九大水流域数据的估算,中国碳酸盐岩溶解的过程中产生的碳汇通量为0.03~0.072 PgC/a,取中间值0.051PgC/a与上述三种碳汇方式对比,即碳酸盐岩溶解的碳汇通量分别是陆地植被的 50.5%、森林的 68%、灌草丛的2.68倍。换个更为形象的角度,中国陆地植被年碳汇通量相当于同期中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15.35%,则碳酸盐岩溶解产生碳通量相当于排放量的7.75%。
对全球而言,植物的光合作用将消耗大气二氧化碳。每年陆地森林生态系统将产生1.71PgC/a 的净碳汇通量,土壤有机碳库可产生净碳通量0.80PgC/a;全球碳酸盐岩溶解转移碳汇通量为0.55PgC/a,这一数值相当于全球森林碳汇通量的33%、土壤碳汇通量的70%,相当于全球化石燃料排放碳量的7.80%。
与植物碳汇不同的是,由于碳酸盐岩溶解过程是以清洁、透明的 岩溶水的形式存在,肉眼无法察觉,只有通过专门的仪器设备才能监测到,故而,碳酸盐岩溶解产生的碳汇过程也被称为静悄悄却有大作为的碳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