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气候变化行动
(二)适应变化行动
1.开展园林绿化适应气候变化机制研究与示范
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北京主要树种和植被的分布变化情况,开展气候变化与园林绿化交互影响机制的长期监测与评估;引进和集成国内外园林绿化节能减排与适应性提升的新技术,建设5处不同区位与功能定位的园林绿化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示范基地。
2.推进“海绵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以建设“海绵城市”为总目标,发挥园林绿化行业优势,重点开展集雨型绿地建设,开展植物材料覆盖、节水植物品种选育、节水植物配置等园林绿化水资源综合管理技术研究、应用及示范,量化园林绿化用水定额,建立节水抗旱标准体系,缓解生态环境需水压力,发挥城市森林生态涵养功能。使节水型园林绿化工程节水达到30%。
3.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加强林地用途管制,严格落实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森林采伐限额管理等制度,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损失。加强森林防火瞭望塔和检查站建设,完善通信指挥系统,使全市林区整体监测覆盖率由70%提升到85%以上,通信覆盖范围由68%提升到90%以上。全面开展林木有害生物防控,加强对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及山区生态林、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区域的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预防控制,加大无公害防治技术应用,推广航空作业防治技术手段,到2020年,建设市级试点3个,区县试点16个。
4.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
优化自然保护区布局,加大松山示范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管理,开展保护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栖息地保护,开展黑鹳、百花山葡萄、丁香叶忍冬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
5.为市民供给良好的生态产品和空间
发挥林地绿地在休闲、疗养、教育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和优势,研究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合理布局疗养、体验教育的空间布局,分析不同林型和树种的疗养特征和作用。推进2~4个森林疗养示范区试点建设工作,建设10处功能多样的森林文化示范区,开展低碳园林社区试点建设与技术推广,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态产品,为园林绿化行业发展拓展空间。并且充分利用这些基地平台,开展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提升公众认知和参与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性。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