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仿真:重构电力市场决策体系
电力调度与电力市场的运行涉及复杂的决策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人类用电场景、用电习惯、季节变化、经济活动等多种因素,确保
价格合理、供需平衡和电网稳定。传统的实验经济学方法依赖真人参与实验,但因成本和时间限制,实验规模难以扩大;完全的计算机模拟又难以精准反映人类行为的复杂性。
为应对这一难题,赵俊华教授及其团队采取人机混合智能的做法,将基于机器学习的计算机模拟和真人实验相结合。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这项研究迎来了更大的突破:“大概从两年前开始,我们开始引入大语言模型技术,进行电力市场的仿真模拟。大语言模型能一定程度上还原人类思考和决策的过程,模拟人类用电行为模式,预测电力市场的变化
走势。”赵教授开发的电力市场仿真平台,通过虚拟环境降低真实市场试错成本,帮助政府和电网企业收集更为精确的人类用电行为样本,从而更科学地制定市场规则与关键参数,使电力调度更为智能化,优化电力市场运行成本。
在智能电网领域,虚拟电厂也正成为一个热门关键词。2022年8月,深圳成立了国内首家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标志着这一创新模式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虚拟电厂并非实体电厂,而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将可调节的电力负荷及分布式能源进行聚合,形成一个虚拟能源系统,供电网进行灵活调度。
赵俊华教授参与的南方电网“车网互动”项目合作中,则是将虚拟电厂技术落地应用的典型
案例。该项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精准预测电网的用电高峰,通过价格信号引导车主调整充电时间,或直接智能控制充电过程,以优化电动车的充电行为;此外,团队还参与了商业楼宇的用电调控项目,利用
AI技术分析医院、商场、写字楼等公众密集建筑的用电模式,在用电高峰期利用如降低空调温度等手段,减少用电负荷,为其他更为急切的用电场景调度电能。这些调控措施对用户侧的影响极小,几乎不会影响正常使用,但却能够在宏观的电力调度和规划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升电网的智能化和运行效率。
自2023年开始,赵俊华教授受邀出任南方区域电力市场管委会
专家委员,深度参与了国内首个区域电力现货市场的建设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国内外电力行业研究与实践经验,对于电力市场改革、电力现货交易等提出了众多独到见解。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