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度智能化的电网新形态,是新型电力系统建立的核心要义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我国能源转型的核心举措,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好“源、网、荷、储、氢”各类资源的发展,形成“大互联、小平衡”电网形态。
一是优化电网格局。到2035年基本形成“西电东送、北电南送、区域互济”的电网结构,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使电网像“海绵”一样灵活应对电力供需变化;到2060年,西北、东北、华北地区的电力外送规模合计比2022年提高140%~150%。
二是持续加强配电网建设。适应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发展,推动配电网从“无源”的单向辐射网络向“有源”的双向交互系统转变;以工业、农业、商业、居民可再生能源自发自用为重点,形成海量零碳配电网支点,为超过50亿千瓦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推进多网融合。借鉴国际合作经验,构建以电氢为枢纽、电力热力交通全面融合的能源网络新形态。到2060年,我国绿氢规模3.4亿~4.2亿吨标准煤,电制氢和电制合成燃料将成为支撑电网负荷平衡、促进电网跨季节调节的重要补充手段。电化学储能能力在2.4亿~2.8亿千瓦/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在4.8亿~5.4亿辆,相关的车网互动能力在8.1亿~9亿千瓦/年,为电力系统提供即时响应能力。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