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气候风险管理能力
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投融资活动对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殊为关键。
自2021年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以来,我国气候投融资工作进展迅速,相关政策和标准陆续出台,各地试点加快推进,项目储备和资金投入持续快速增加,金融机构业务模式和产品服务不断创新。截至2022年底,全国首批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共征集或储备项目超1500个,涉及资金达2万亿元左右。
但同时,仍有些问题亟待解决。“在取得较大进展的同时,气候投融资工作推进仍面临诸多挑战。”曾刚表示,气候投融资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对气候风险的认识和管理能力亟待加强;绿色低碳项目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同时还存在地区、行业间气候投融资发展不平衡以及支撑体系有待健全完善等问题。
兴业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当前的气候投融资实务中,金融机构仍面临一些困难与挑战,例如项目库建设需要加快;企业、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调动;风险缓释措施、配套激励政策也需要进一步落实。
“如果不在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信贷规模和流动性方面给予一定政策优惠,对贷款进行差异化考核,则难以有效激发金融机构开展气候投融资业务的能力和意愿。”吴琦表示,当前问题集中于三点:一是气候投融资标准体系有待统一和规范(包括碳核算、信息披露等方面),二是气候投融资激励机制有待建立健全,三是金融机构应对气候变化的风控能力有待提升。
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共同参与。商业银行已对此达成共识,正积极思考如何加强气候风险管理能力。此前恒丰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辛树人在第三届中国气候投融资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商业银行要聚焦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探索金融机制、模式和产品创新,提升服务质效。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首席风险官王景武建议各方凝聚绿色发展共识、加大绿色金融供给、强化风险防范、加强信息披露。
“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气候相关风险的长期性、复杂性、严重性,从战略引领,补齐短板,数智驱动,合作赋能入手,进一步加强气候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突破气候风险管理中的瓶颈制约,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和自身高质量发展双赢。”王景武表示。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