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减碳”进入个体化时代
当前我国个人碳账户建设的主体主要有地方政府、商业银行以及大型互联网公司三类。相比之下,银行推出的个人碳账户与金融服务场景结合得更加紧密。商业银行正在积极拓展碳减排场景以及用户碳积分权益,并利用碳账户为用户信用赋能,激励公众自觉参与到更多绿色行动中,让“减碳”正式进入个体化时代。
在碳减排场景方面,记者注意到,在建设银行App的“碳账本”中,持卡人通过办理投资理财、转账汇款、网点服务、在线支付等均可获得碳减排量;平安银行尝试将个人绿色行为与借记卡和信用卡业务挂钩,实现绿色行为和减碳量的记录和量化;昆仑银行则依托银行账户系统,对居民绿色支付、出行、生活三大领域低碳行为数据实现统一采集、赋值,折算为可累积的“个人碳积分”。
为获取更多用户低碳行为数据,银行注重开展绿色低碳场景合作。例如,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以“中信碳账户”为基础,通过“绿信汇”生态联盟平台,开展绿色金融、绿色出行、
新能源车、二手回收等多个业务场景的合作;建设银行与
北京市交通委、上海国际汽车城、飞蚂蚁等政府部门或机构合作,接入公共交通、
新能源汽车、旧物回收的低碳场景数据等。
权益激励方面,从礼品兑换、消费折扣出发,银行能够为用户提供包含信贷利率优惠、信用卡提额等权益;更进一步,银行探索建立碳账户评价体系,开发碳信用评分模型,为企业和个人信用赋能,在此基础上综合开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例如,建行北京市分行与中国大地保险联合推出“低碳出行,趣享车险”产品,在建立车险风险识别与精准定价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建行生活平台提供的碳积分等车联网因子,根据低碳里程、碳减排量的不同,车主可享受实时差异化车险定价。衢州市开发了碳信用评分模型,通过对有关经济主体碳排放的全面系统记录形成“碳征信报告”,将碳账户信息嵌入金融机构信贷业务全流程,完成碳账户信息与贷款金额、利率、期限及担保方式的差别化匹配。人民银行湘潭市分行探索将绿色金融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融合,确定以湘乡市东郊乡浒洲村为
试点区域,探索“农户碳账户+信用”体系建设,对于被评定为“信用户”的农户,由
试点银行给予信用贷款授信和利率优惠,鼓励农户强化绿色行为和信用行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