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双碳”人才培养
中国社会科学网: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提出要“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和各方面,加强绿色低碳教育,推动专业转型升级,加快急需紧缺人才培养”。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您认为应该如何推动江苏省“双碳”人才培养?
马海韵:“双碳”目标任务具有复杂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对人才专业性、创新性和实践性都有很高的要求。江苏科教资源丰富、人才辈出,亟需提高“双碳”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人才驱动。当前,我省“双碳”专业人才储备明显不能满足“双碳”建设未来需求,人才培养的内涵、目标、程度、方式、路径有待清晰定位;人才培养的上中下游相关主体之间较为松散,未形成“政产学研用”创新共同体模式;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建设、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中涉及“双碳”人才的项目较少。我们须结合国家“双碳”目标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快研究设计匹配江苏省情的“双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可从顶层设计、学科建设和国际合作等多方面入手。
首先,要优化“双碳”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强化省级层面统筹谋划,建立相关部门的协调推进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政策,精准支持江苏高校“双碳”专业人才培用。推动“双碳”人才“政产学研用”协同。在这方面,政府要发挥好“主导”职责,充分发挥在“双碳”专业人才培用合作中的引导职责;高校要发挥好“主场”职责,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提升我省高校“双碳”人才培养与产业的契合度;企业要发挥好“主体”职责,支持企业同高校联合搭建资源互助、人才交流的平台等。
强化高校“双碳”学科的提质建设。遵循新工科新文科理念,坚持产业需求导向,进行“双碳”学科建设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建设高校“双碳”学院,把“双碳”密切相关的专业实体整合至“双碳”学院,打造“主修+辅修”复合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培养形式,在有条件高校中建设“双碳”未来技术学院、示范性能源学院等。
深化“双碳”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深化国际办学合作,加快“双碳”领域国际化人才培养;深化国际项目合作,深化江苏与国际友好城市在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深化国际平台合作,充分运用江苏科教资源优势,支持建设碳中和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平台,推动高校参与国际碳中和领域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