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再造能源链条,脱碳转型任重道远
发展AI的需求带动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最终带动的是能源的需求,一场深刻的低碳能源革命正在发生。而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总经理余兵指出,全球减碳的步伐以及气候治理刻不容缓,实现全球的
碳中和任重道远。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发。2023年是有史以来、有记录以来气温最高的一年,气温已经比工业化之前全球的气温升高1.42摄氏度,逼近了《巴黎协定》的上升限值。
此次论坛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首席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与十年、二十年前相比,实现碳中和,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数以万计的研发和产业投资已经投下去了。如果既定的实现全球碳中和的目标有所摇摆或后退,许多正在做的事情可能停顿下来,甚至前功尽弃。
刘世锦表示,绿色低碳产业的增长目标应适当调高,新技术、新产业的替代速度要加快。中国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原来政府提的目标是到2025年争取达到20%,但到2024年3月渗透率已经达到48.2%。绿色投资已经成为当前最为重要而活跃的经济增长新动能之一,减碳与增长现在转化为了相互协同共赢的关系。
波士顿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施伟策介绍,要在2050年实现中国的
碳减排目标,大概或许需要38万亿美元的投资。许多投资会流入电力、氢能等能源领域,12万亿美元可能会进到交通领域。绿色制造也会迎来非常大的投资涌入。
托克集团首席执行官、董事会执行主席卫杰明预计,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的使用量将超过内燃机汽车的使用量。中国在这方面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2023年中国的电动汽车产量增长了35%,出口增长了80%以上。这种对汽车偏好的改变正在推动对镍、锂和钴等电池材料的巨大需求,可再生能源也将继续快速增长。
卫杰明表示,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宗商品,尤其是金属,以支持能源转型。为了满足2050年的电力需求,全球电缆的长度需要增加1倍以上,相当于1亿公里。新的电缆需要用铜和铝制成,以此具备高导电性。目前每年有300万-400万吨的这两种金属用于电网的扩张。而到本世纪末,这一数字有可能会需要翻一番。
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韩慕睿表示,2023年仅一年,中国在新兴
清洁能源领域投资同比增长24%,已经达到6760亿美元。像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和锂离子电池这三大新兴产业,标志着技术对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转型所带来的经济机遇。“我们需要整合和合作,这是关键。实现碳中和和净零排放需要创新合作和区域特定计划,通过对新产业、新方法的投资将释放巨大的经济机会。”
不仅是能源供给的再造,供应链上的利益也需要重新进行分配。瑞士再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缪汶乐表示,许多需要实现净零排放的企业都要求供应商同步实现净零排放。瑞士再保险集团有9000多家供应商,他们是非常小的酒店、小的零售商等等。未来两三年,需要更加关注供应链上的脱碳减排,真正实现碳中和。
缪汶乐介绍,生产绿色的钢铁、氢、氨等的产品在技术上可行,但最终产品的
价格可能会提高2%-3%,如果使用绿钢的话,生产最终端的企业可能获得更多利润,“是不是可以让它对上游炼钢过程中的脱碳企业进行一种补偿呢?这样才能够实现整个供应链的脱碳。下游产品制造商对于上游的脱碳也要进行支持。”
渣打集团行政总裁温拓思还建议,构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话语体系。二是建设统一标准的全球
碳市场。三是深度了解整个供应链的
碳足迹在哪里、碳强度有多少。各国企业由此才能应对可持续发展的
碳税、碳边境调节机制等问题。而投入这一领域的资金需要汇集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两方面力量。此外,实现碳中和,不但对
碳足迹的核查要有足够透明的标准,还需要具备相应的衡量工具。
卫杰明指出,碳中和正在给全球生产分配和能源的消费方式带来巨大变化。这场转型不像此前全球向煤炭和石油等低成本化石能源转型时那样具备巨大的经济动机,但无疑也将改变许多传统的产业。
“此刻我们看向21世纪20年代前半段,数字化、AI、货币宽松正在发生变化。跟上一个十年相比,去全球化的速度非常之快,中国自身也处于转型过渡阶段中。我们是不是可以回到之前的全球化轨道上?我觉得答案是‘是的’。但是可能不是完全一样的全球化。”匈牙利国家银行副行长乔鲍·坎德拉齐如是说。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