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开发一套方法论 更加科学合理的设定碳目标
根据近日发布的《中国百家上市公司碳排放排行榜(2023)》,2022年度,上榜的百家上市公司二氧化碳排放量合计约50.48亿吨,接近当年中国碳排放总量的一半。这些碳排放大户应该如何科学地设定碳目标?
尽管对标SBTi之类的国际标准,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设定减排目标,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行动,对全球气候治理提供持续有效的保障,展现企业在ESG领域的竞争力和责任感,但在马军看来,发展中国家开发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减排目标方法论也尤为重要。
正如郭俊所说的,超过60%的上市公司都期待更为具体、权威的信披规则一样,在碳排放目标设定和行动计划方面,企业也需要一套符合发展中国家的方法论。
“这需要利益相关方去合作,不同发展程度和发展阶段的国家,减排责任也不同。我们应该基于发展中国家全球生产供应链的中心这样一个视角,去联合其他的全球南方供应链国家地区一起去设定,我觉得这件事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 马军说,国家的发展阶段不同,承担的全球产业链分工和角色也不同,中国很多企业承担了碳排放更重一部分,也就是产业链上游的工作。这一部分的减排应该最后形成一个自身的科学合理的减排目标设定方式,避免供应链企业陷入两难的境地,即要么贸然接受一个“科学的”但可能达不到的目标,要么就因没有权威科学的指导标准而无法设定符合实际的目标。后者会导致企业难以通过设定目标来引导自身有效开展减排工作。
据了解,全国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在今年两会上也曾指出,我国的全球化企业和出口型企业面临着多重风险和挑战。由于全球ESG监管趋严,国际ESG评级体系存在局限性,中国企业的国际品牌声誉、海外业务拓展机遇和获得海外投融资的机会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建议推动建立中国特色ESG国际标准和生态体系,引领中国企业走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施涵看来,我国企业应该正视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要求,既不能盲目拒绝,也不能盲目追随。
“一方面,我国企业应该认识到国际标准要求是一种机遇和动力,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的减排水平和能力,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社会信誉;另一方面,我国企业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参与国内外各种形式的减碳合作、搭建交流平台,并与政府、社会、同行等各方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关系。通过合作与交流,我国企业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和支持,也可以分享更多的经验、成果和智慧。”施涵说。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