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动川渝合作,助力双城经济圈绿色发展
一是共抓生态保护,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全面落实长江保护法,联合编制六江(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沱江、涪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修订两省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建立长江上游珍稀动植物川渝司法协作生态保护基地,建成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53个。广阳岛入选中国十大特色生态修复典型
案例并被命名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缙云山恢复“绿肺”功能,铜锣山矿山公园成为市民热门“打卡地”,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打造“城市绿心”。二是共治跨界污染,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协同立法加强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出台《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决定》《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成立川渝环境资源司法协作(江津)巡回法庭。设立全国首个跨省市联合河长制办公室,建立长江流域川渝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铜钵河、琼江、大清流河等流域跨界水污染联合防治。强化大气污染防治联动帮扶,联合开展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会商,协同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共同建立水泥行业常态化错峰生产制度。在全国率先开展跨省“无废城市”共建,首创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制度并拓展延伸到贵州、云南。三是共促绿色发展,努力探索绿色低碳转型之路。出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共同举办川渝节能环保产品技术推广系列活动,协同打造“双碳”示范区。协同推进川渝千亿方天然气基地项目产能建设,推动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互联互通的“成渝氢走廊”已正式贯通。统筹建立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共同制定四川省、重庆市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在全国率先上线“建设项目环境准入自助查询系统”,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会商。推动绿色低碳出行,开通川渝跨省城际公交线路19条,建成川渝间11条省际高速公路“电走廊”。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