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转化、融合共生,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展新颜”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已走过50年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工业污染治理为主的污染末端治理阶段。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将污染治理投入纳入企业经营成本,总承包、设备采购成为项目实施的主要模式,在此期间,属于第二产业的环保装备制造业蓬勃发展。第二阶段是以污水垃圾处理、黑臭水体治理等为主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阶段。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环保基础设施投入依靠使用者付费和政府补贴,在此期间,特许经营、PPP等模式得到应用推广。2016年,属于第三产业的环保服务业超过环保装备制造业,实现了环保产业升级转型。现阶段为第三阶段,是以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碳达峰
碳中和等为主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阶段。按照“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探索将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投入纳入区域开发经营成本,EOD模式顺应了新阶段的发展需要,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将成为新经济增长点。《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理论与实践》专著中系统论述了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提出背景、基本原理、实践基础、体系框架、价值核算、供给需求、交易机制、产业模式及发展政策体系等。
EOD模式下,生态环境治理提高了生态产品供给,关联产业开发经营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经营收益,能够在项目层面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培育生态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是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重要举措。例如,通过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适度发展生态农业、数字经济、精密仪器等环境敏感型产业;打造文旅休闲、医疗康养、经济作物种植等生态环境依赖型产业;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区域发展光伏、种植养殖与加工等复合型产业。
在市场激励下,EOD模式有利于充分激发实施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结合数智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等举措不断为产业发展赋能,实现生态环境对产业增值溢价最大化。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