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高校开设了“碳中和专业”?
2021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推动高校在碳中和领域进行重点布局。
目前,已有多所高校成立碳中和相关研究院/研究中心及学院,部分学校的碳中和相关专业,已开始或计划招生。
2022年5月7日,教育部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明确,进一步加强风电、光伏、水电和核电等人才培养。适度扩大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保证水电、抽水蓄能和核电人才增长需求;加快传统能源动力类、电气类、交通运输类和建筑类等重点领域专业人才培养转型升级。
可以预见的是,在多项政策举措的刺激下,
绿色“双碳”领域在未来10-15年内都将会处于上升阶段,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将搭理布局碳中和研究领域,越爱越多的高校也将开设碳中和相关专业。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碳中和”相关专业将迎来高速发展,其包含能源动力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电气工程类、物理学类、化学类、材料类、建筑类等学科。
部分学校相关专业开设如下: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于近日正式成立碳中和与气候变化学域,并计划于2024年开设相关本科专业课程。未来,该学域还计划陆续推出碳中和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硕士及博士学位项目。
东南大学在2022年大类招生中,新增了碳中和与智能制造实验班,碳中和与智能制造这个大类,碳中和相关学科所依托的学院是能源与环境学院和电气工程学院相关学科来支撑。
华东理工大学新成立的国内首个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计划2023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
西南石油大学2022年新增了储能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智能感知工程等专业。
根据相关统计,全国目前有40余所学校设有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早在2020年, 西安交通大学申请增设的全国第一个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批准,另外还有天津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在近几年也设置了该专业。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碳储科学与工程、氢能科学与工程、可持续能源等新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其中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在2022年秋季在重庆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中国石油(7.660, -0.06, -0.78%)大学(
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四所高校招生。另外,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的“碳经济”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也获批。
可以预见,对这些年的考生来说,“碳中和”都将是最重要的国家战略导向。
但要认识和准确碳中和专业选择,又需要从如下四个维度来把握。
1. 低碳技术
要实现碳中和,归根到底需要技术进步。
比尔盖茨在他的新书《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中提到:我对气候变化的乐观态度源于我对技术的信心,我相信我们有能力发明他们。人类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化石能源的使用,也就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过程。
为了降低化石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依赖于降低能源强度、改善能源结构和发展负碳技术三大途径。而这三类途径都离不开技术进步。
而“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到:实施重大节能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开展近零能耗建筑、近零碳排放、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CCUS)等重大项目示范。
因此,实现碳中和离不开工学中的很多专业,比如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等。
2. 低碳农业
一方面,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很大的领域,需要积极采取措施适应气候变化。为了适应高温以及极端气候事件,科研机构需要培育新的种子,农民需要调整种植方案。
另一方面,农业可以提供大量的
碳汇。比如,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这就是森林
碳汇。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以森林为核心的碳汇项目是清洁发展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森林碳汇资源的资产问题、价值问题、核算问题与产业问题等都有待完善。
因此,农学中的种子科学与工程、森林保护、经济林等专业对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都很重要。
3. 低碳法律
从国内角度,现有的气候变化相关法律难以支持实施碳中和。开展气候变化立法,强化气候目标的刚性约束和相关制度的法制化,对实现碳中和至关重要。
从国际角度,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政治问题。
气候变化是一个外部性很强的全球性问题,很容易出现“搭便车”的现象。联合国每年都会召开气候变化谈判大会,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方案。各个国家都希望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争取尽可能多的发展权。气候变化有可能带来地方保护主义和新的贸易战。
对此,我国需要未雨绸缪,评估其潜在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因此,法学中的国际经贸规则专业将会在应对国际气候变化争端中有用武之地。
气候变化是自然科学,经济学是社会科学,随着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受重视,低碳经济学或者气候变化经济学应运而生。
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耶鲁大学的威廉诺德豪斯,他便是一个低碳经济学家。他获奖的理由是:将气候变化引入长期宏观经济分析。
碳排放权本质上是发展权,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活动都需要能源的支撑。在没有突破性的非化石能源技术的前提下,碳达峰和碳中和相当于给发展空间做了一定的限定。我们需要从经济学角度做成本效益分析,探索最优低碳发展路径。
因此,经济学中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和能源经济也将大有前景。
前面,我们从低碳技术、低碳农业、低碳法律和低碳经济四个维度做了分析,但具体到专业选择,从近两年市场反馈的市场需求和行业前景来看,如下7个专业又尤为热门。
1.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是培养在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造工艺、测试技术与质量评价等方面有较高专业技能的人才,可以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力、航天、信息、交通等领域从事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器件设计等工作。
作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新能源的推广应用被国家提上日程,但新能源材料相关专业人士的缺乏,制约了产业发展,而该专业正是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必将有很大发展前景。
2.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主攻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制备、成型、热处理等技术,可应用于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核电、新能源、医疗卫生等领域。
新材料“十三五”规划中,国家将致力于升级基础材料、发展战略材料以及前沿新材料,契合
低碳环保理念,得到国家大力支持,所以行业对精尖人才广泛吸纳,未来可期。
3. 能源互联网工程
能源互联网是2021年教育部新增设的本科专业,该专业是以互联网为技术核心,以配电网为基础,以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电源接入为主,实现信息技术与能源基础设施融合,提高用能效率,可以在智能用电、工业节能、碳排放交易中发挥重要作用。
能源互联网绝对是我国未来能源革命的重要战略支撑,是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我国能源电力行业龙头企业纷纷以建设能源互联网为发展方向,对专业人才有着巨大需求。
4. 核工程与核技术
随着核能的和平利用与现代科技的发展,核工程与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核能、核动力、核医学、粒子探测、核聚变、加速器、
清洁能源等领域均离不开该项技术的支持,是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这是一个变“辐”为“福”的专业,发展也会有无限可能。
5. 能源化学工程
这是属于一个全新的专业,主要研究能源清洁转化、煤化工、石油化工、环境催化、绿色合成、新能源利用等,抓要目的就是怎么利用能源才能对大自然造成较少的伤害,这也是在碳中和背景下兴起的一个专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将被重点关注。
6.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天气和气候与城市、农村及各产业特别是农业生产的相互关系,在环保、化工、冶金、能源、交通、农业等领域均有合适的岗位。尤其在环境相关单位人才缺口相当大,就业率和满意度都相当高。
7.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的是能够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绿色能源、变频器、电车驱动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能在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专业服务等行业工作,新能源技术是新兴的能源产业,受到国家重点扶持,相关产业都是朝阳行业,毕业生就业不成问题。
应该认识到,“双碳”人才培养工作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而是人类面对气候危机,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新使命。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